提升沿邊開發開放水平。利用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和中亞區域等經濟合作平臺,深化同周邊國家發展合作。編制西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在新疆喀什、霍爾果斯各設立一個經濟開發區,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積極建設廣西東興、云南瑞麗、內蒙古滿洲里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繼續加強重點邊境口岸城鎮建設,促進加工貿易向邊境口岸城鎮轉移。深入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引導、鼓勵和支持東中部地區企業與西部地區企業聯合參與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
大力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全面推進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打通陸路開放國際通道,打造重慶、成都、西安等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建設重慶兩江新區、積極推進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安港務區等建設,在條件成熟的地方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充分發揮保稅貿易的重要作用。積極推進寧夏、新疆、甘肅等省、自治區同中亞、中東國家的經貿合作。充分發揮西部國際博覽會、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交流平臺作用,將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升格為“中國-亞歐博覽會”,辦好歐亞經濟論壇,促進東西部地區互動合作和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
肖金成指出,從區位上來看,西部在向西、向南、向北方面更具有開放優勢。向西通過亞歐大陸橋到中亞,進而到歐洲。向南主要是加強與巴基斯坦、印度以及南亞和東南亞的合作。向北則是俄羅斯。加強國際次區域合作,有利于把西部的特色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通過擴大開放,擴大市場的覆蓋面。
四大基地的內在發展驅動
“著眼于西部地區的內生增長能力有一個質的提升,其中最核心的是在繼續強化西部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上,做大做強西部地區的特色優勢產業。”陳耀認為,不僅要壯大基于當地資源的特色產業,而且要重視培育非資源型的新產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發展要考慮向西部地區適當傾斜。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增強西部地區發展內生動力成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著力點之一。依據中央的新部署,西部將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接續區,形成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這其中,最重要的則是四大基地的建設。
一是國家能源基地建設。按照從長計議、統籌規劃的原則,優化能源開發、生產、運輸、儲備布局,加大勘察、開發力度,統籌利用國內外資源,提升能源保障水平,確保國家能源戰略安全。
煤炭。合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加快西部地區煤炭和煤氣資源勘察,穩步推進神東、陜北、云貴、黃隴、寧東和新疆等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加快煤礦整合改造,重點建設現代化露天煤礦和千萬噸級安全高效礦井。鼓勵建設坑口電站,配套建設電網。合理發展煤化工,加強煤層氣開發利用。
石油天然氣。加強陸地新區和塔里木、鄂爾多斯等盆地油氣資源勘察,努力增加探明儲量,實施精細開發。加強同中亞、東南亞、南亞等區域戰略合作,建設進口油氣資源戰略通道和儲備基地。依托國內及進口油氣資源,合理布局煉油基地。積極合理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建設和完善新疆、甘肅、川渝、廣西、云南等石化基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