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專業媒體塑造深度
專業媒體以行業雜志(比如《中國工程機械》和《筑路工程設備》)、網站、財經報紙和雜志(比如《中國經營報》、《南方周末》、《21世紀經濟報道》、《新聞周刊》、《財經》等)為主,其傳播對象數量雖然有限,但溝通目標明確、溝通內容縱深、專業權威,基本上能起到深度溝通作用。
2、大眾電視媒體制造廣度
而以央視和鳳凰衛視為代表的大眾媒體,乍看上去與目標購買群體毫不關聯,但其傳播的寬度則會極大地推進品牌的交叉影響力。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媒體,工業企業的客戶群體也不例外。如果客戶決策層在收視他喜歡的電視節目時,也能看到供應商的品牌廣告,那他就會對這個品牌的實力就會加上不少印象分。
3、大眾廣播媒體形成有效覆蓋度
中國之聲,則是廣播媒體的國內標桿品牌,相信每一個駕車族都有可能聽到他的聲音,廣播媒體的對象有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老年人和開車族。開車族白天很少看電視,而與車獨處的時間則較長,所以只要選擇好播放時段,就能將品牌廣告有效傳遞給目標受眾。
二、徐工機械的媒體投放的“吃螃蟹效應”
自從愛上了大眾媒體,徐工機械得到了何種回報呢?工業企業跳出行業媒體的限制,的確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但傳播效果會不會染上“只聞樓梯響,不見君下樓”的虛熱病?這些是是非非的判斷,可以從媒體專業人士以及徐工機械的實際發展的主客觀的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1、成為中國之聲的經典案例
作為一級生產資料類型的工業企業,徐工機械的宣傳目標并不是占領普通消費者,而是廣泛地滲透品牌概念,引起業內外高端人群的關注,讓徐工機械的品牌真正實現“上傳下達”的品牌社會影響力。2008年,徐工集團重型機械廣告登陸中國之聲,鎖定《新聞和報紙摘要》后第一條廣告位置全面宣傳企業形象及特色產品。無論是“汶川緊急救援”、“神七飛天”還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之聲攜手徐工集團重型機械走出了一條標志性的戰略之路,一連串重大事件的戰略對話,促成媒體與企業共同肩負社會責任,進而引領整個重型機械行業的大踏步前行。近幾年的整體宣傳,徐工集團重型機械已經成為了中國之聲最具影響力的合作伙伴之一,其宣傳模式被同行競相模仿。
2、CCTV1黃金劇場的品牌飛躍
行業地位與特殊的產品性質,使得徐工的宣傳重點有別于一般的企業和產品。四年多來,通過央視的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徐工機械,其品牌地位也得到了穩步提升,企業形象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作為中國機械行業的領先者,徐工機械率先邁上品牌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長期以來,徐工重型投放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劇場貼片廣告,立足中國最高端的電視媒體,搶占最重要的時段資源,獲得的是非同一般的傳播效果,品牌知名度、影響力與國內市場領導地位相得益彰。
3、捷足先登,第一個吃螃蟹的眼球效應
從成立時的3.3億元到過百億元,徐工用了十四年的時間,從百億元到200億元,徐工用了三年的時間,而由200億元到300億元,徐工只用了僅僅一年的時間,而且,此后每年的銷售額都增加100億元以上。連續幾年的天文級增長,相當程度上得益于品牌拉動力。第一個吃大眾媒體螃蟹的徐工機械,賺取了遠遠超越于廣告費力所能及的社會關注度。
如果以消費品企業的品牌投放廣告作為對比,徐工機械的大眾媒體投放“高”的驚人:不到銷售額的1%。相比消費品企業5-10%的媒體預算,徐工的廣告投入與產出可謂是“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5000萬元,就可以當上工業品行業的“標王”,血腥廝殺的消費品行業,哪里能有這樣的好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