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代的目光聚焦無人駕駛,礦山已經用一次次的規模化落地書寫“科幻變成現實”的答案!
5月15日,“平陰山水水泥石灰巖礦無人駕駛成果發布會暨無人駕駛礦卡應用觀摩會”在山東濟南盛大啟幕。該項目由平陰山水水泥有限公司主辦,兗州中材、易控智駕、宇通礦卡、中國移動等聯合協辦,標志著我國露天礦區全礦無人駕駛從試點探索邁向規模化落地的重要里程碑,為行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智運解決方案。
積極響應國家、山東省政府及集團號召,自2024年8月起,兗州中材建設有限公司聯合宇通礦卡、易控智駕、中國移動幾方開展無人駕駛技術研究及示范應用,引入19臺新能源無人駕駛礦卡,推動平陰山水石灰巖礦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截至目前,已投入應用的19臺宇通新能源無人駕駛礦卡已安全穩定運營6個月,平均單臺車輛無人駕駛運輸里程超過1.1萬公里,作業效率100%滿足破碎口生產需求,車輛出勤率超過95%,全礦5G覆蓋,實現裝料、運輸、卸料全流程無人作業,具備全天候無安全員運行能力,投入直接生產人員減少78%,大大降低了人工及管理成本,成為國內領先的“5G+純電動+無人駕駛”標桿項目。
產業鏈協同 構建全礦無人駕駛新范本
平陰山水無人駕駛項目高效、高質量的落地離不開礦山智能化產業鏈的完善與協同。項目以山水集團需求為主導,構建了"智能裝備+數字基建+創新技術+場景運營"協同范式,通過兗州中材、易控智駕、宇通礦卡、中國移動的深度協同,形成了“技術-場景-產業”閉環,為行業提供了全要素聯動的智慧礦山解決方案樣本。
作為技術賦能核心方,易控智駕依托其自研的無人駕駛技術方案‘著山’,通過場景化技術適配實現精準賦能。無人駕駛項目組深入礦區實際作業場景,對無人駕駛技術方案進行‘輕量化改造’,最大限度復用礦山現有設施,減少系統及環境改造,讓無人駕駛無縫嵌入實際生產作業場景。通過自動篷布一鍵管控揚塵、淋水房智能清洗、無人地磅高精度稱重、極限空間自主裝卸等,低成本、高效率地實現礦區全場景、全工況、全鏈條智能化升級改造,淋水房通過率100%,地磅通過成功率100%,稱重次數減少47%,有效促進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實現生產的本質安全。
投入運營的宇通新能源無人駕駛礦卡,采用宇通無人駕駛線控底盤解決方案,搭載適用于礦山場景的無人駕駛系統,實現智能充電、7*24小時常態化無人作業,車輛出勤率超過95%以上,使運輸整體的高安全性和穩定性得到保障,從而助力礦山智慧化、高效運營。
同時,5G的快速部署與應用也為項目的快速落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移動為礦區構建了5G專網,全礦5G覆蓋率100%。借助5G網絡的高速度和低時延特性,為無人駕駛和高清視頻傳輸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支持。
山水集團平陰山水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石灰巖礦礦長李強表示:“平陰山水智慧礦山項目,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的重要實踐。通過多方合作,礦區5G全覆蓋、無人駕駛技術和車輛的強勢賦能,我們成功實現了生產效率和環保效益的雙重提升,推動了我們的智慧礦山建設。截至目前,無人駕駛礦卡承擔了全礦的運輸任務,也讓平陰山水石灰石礦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全礦無人駕駛的智慧礦山之一。”
數智賦能 打造零碳礦山新未來
在國家“雙碳”戰略強勁驅動下,礦山行業正加速駛向綠色智能化新賽道,通過礦用裝備的新能源化、智能化應用,加快推進礦區智能綠色建設,也成為礦山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多年來,平陰山水石灰巖礦區通過打造綠色礦區、深挖節能降耗效益、積極唱響綠色低碳發展主旋律,助推礦區高質量發展。
此次項目引用的宇通新能源無人駕駛礦卡,依托宇通集團睿控E平臺技術優勢,為礦山建設提供能干、能省、更安全的純電礦卡應用解決方案。車輛零排放更環保,能耗成本更低,綜合工況節省能耗可達70%,搭載加強型能量回收系統,進一步提升電能回收和利用效率,促進綠色運輸降本增效。
同時,易控智駕也通過完成自動篷布控制和淋水房智能清洗等技術突破,切實促進礦區綠色建設。通過自動篷布控制,所有運輸車輛可實現全部覆蓋篷布,避免運輸揚塵,淋水房前,無人礦車自動切換至精準控制模式,感知系統可準確識別淋水房水霧,進一步降低了車輛運輸及卸載過程中產生的揚塵,大力推進礦區綠色“凈化”工程,助力實現了全礦的綠色低碳發展。
數據顯示,項目投運后,無人駕駛效率滿足生產運營需求,礦區已累計節省碳排放約1500噸,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雙贏,為行業樹立綠色智能轉型的典范。
從“人車共存”到“無人駕駛”,這場變革的背后是科技與生態的共振。平陰山水石灰巖礦的智能化蝶變,不僅是中國礦業數字化轉型的生動寫照,更印證了智慧礦山建設實現從試點探索到規模化應用的關鍵跨越。
此次成功的創新實踐,為中國礦業智慧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示范和經驗,樹立了綠色智慧礦山建設的新標桿。這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人類向綠色、安全、高效未來遞交的高質量答卷。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