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無論是在徐工集團網站,還是在徐工產品手冊和平面廣告上,都多出了一個“400-110-9999”電話號碼。
在這個號碼背后,是龐大的“徐工集團客服中心”,它蘊含著徐工集團對核心競爭力的全新注釋。
過去十年間,工程機械市場蓬勃發展,競爭日趨激烈,服務體系建設也成為各企業打造與競爭的重點。從延長三包期,到遍地開花的4S店,從保姆式服務、一站式服務、托管式服務,再到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服務牌”花樣百出。
2010年下半年,面對紅紅火火的市場形勢,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民明確要求:“徐工必須集中精力,大力投入,全面提升徐工服務,打造徐工服務品牌,構筑徐工服務競爭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使服務成為徐工邁向世界頂級企業的重要推手!”
徐工服務一體化工程立即啟動并全面鋪開。為此,徐工機械副總裁楊東升親自指揮,市場總監劉建森牽頭各子分公司服務、銷售、質保、倉儲物流等部門,組成項目小組,提出了提升服務戰略的落實方案:利用信息化平臺和遍及全球的服務網絡,打破區域界限,打破內部隸屬,打破廠商、經銷商與零部件供應商的服務界限,打破包內包外服務,打破產品線,打破一切條塊分割,打通徐工與客戶溝通的快捷通道,建立統一指揮、流程清晰、信息集成、行動高效的全天候客戶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包括咨詢、保修、投訴等各種服務需求在內的一鍵通服務。
一句話:對任何一個客戶電話,跟蹤到底,服務到家!
對于徐工這樣一個涉及9大類主機、600多個產品型號的工程機械集團來說,這絕對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60多人組成的專門團隊,歷經半年時間,整理整合了200多萬條數據,順利建立起徐工統一而完整的產品與服務數據平臺。
為實現這個目標,徐工打造了一個“100%閉環式”服務網絡。例如,徐工客服中心接線員接到某客戶的報修電話,按服務類型和規定的服務流程,直接選擇徐工維修工程師、經銷商服務工程師、零部件廠商服務工程師中的一個,發送派工指令。該工程師必須在15分鐘之內與客戶溝通。客服中心回訪客戶,并負責考核各子分公司的15分鐘響應率;各子分公司服務部門負責跟蹤落實,考核各自終端服務人員,形成服務閉環。
在這樣的構架下,徐工的服務體系正發生著一系列深刻的變革。在原有渠道基礎上,徐工加大了專門承載服務職能的經銷商專營4S店建設,同時利用不斷增加的配件中心、扎根工程、網點建設、服務培訓等,著力提升服務實力,做到服務半徑100公里的全區域覆蓋。
對于400客服系統,徐工感到最自豪的是,它擁有與中國移動合作、亞洲最先進的語音服務及線路系統,配合由他們自行開發的信息收集、分類、管理軟件,徐工客服中心與徐工運行中樞系統ERP系統實現完美結合,實現了各子公司服務系統、400多家國內經銷商和140個海外經銷商以及幾十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服務系統與集團客服中心平臺無縫集成,建立了產品數字化檔案。
與硬件體系上的競優相比,在對客服中心軟實力的雕琢上,徐工也煞費苦心。項目主管張家棟曾留德7年,且長期從事于服務行業。為了提升客服中心在服務、產品、技術上的專業性,徐工特別抽調在采購、技術、質檢、制造等崗位上積累有大量經驗的工程師擔任服務主管。客服人員的選擇也獨具創新,入門考試由中國移動客服專家選拔,入選者將接受為期一個月的系統培訓,再接受3個月的高強度專業培訓,上崗后每周還要接受移動專家對每個接線員的呼入、呼出溝通質量進行評估與指導,并作為績效考核的主要依據。1至5月,客服中心的工作量、呼入呼出規模月均增幅翻番,溝通信息量高達4萬多,月均接待7000客戶。尤其是隨著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銷售旺季的到來,客服中心的工作量更是快速放大,客服中心也被客戶贊譽為“徐工的貼心線”。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