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的各種數據相繼出爐,據上牌數據顯示,2019年1-5月汽車起重機行業共銷售近22500臺。其中,徐工2019年1-5月汽車起重機共銷售逾7500臺,雖然依舊是一家獨大,但相比較2018年高達46%的市占率而言,2019年1-5月徐工的市場占有率已經滑落至33%,不由得想問上一句,2019年上半年徐工到底經歷了什么?
25噸以下產品依舊亮眼
55噸、80噸區間優勢相繼隕落
徐工在汽車吊領域一家獨大格局保持了很多年,最光輝的時候,市場占有率甚至一度超排名第二、第三的總和。但從2019年1-5月的上牌數據來看,徐工市場占有率速滑明顯。就總體數據而言,徐工在25噸及以下主銷機型上仍保持著一定的優勢,如銷量雙雙破500臺的8噸、12噸產品,銷量近900臺的20噸產品,以及最為亮眼——銷量超4500臺,占據了徐工總銷量60%的25噸產品。
盡管小噸位產品銷售數據依舊亮眼,但徐工在中大噸位產品上的優勢,已然消失殆盡。在55噸產品上,徐工銷量為230逾臺,三一達到近550臺;而2018年三大家近乎持平的80噸產品銷量上,徐工僅超180,中聯近250臺;三一超370臺。汽車起重機作為徐工的拳頭產品,其強悍的地位主要得力于25噸及以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但隨著三一、中聯的強勢上升,徐工25噸及以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或將進一步受到擠壓,加上已經不占優勢的中大噸位產品,未來徐工一家獨大的格局有可能受到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挑戰,危機并存將是徐工未來2-3年最大的可能。
市占率快速滑落,究竟是緣何?
筆者認為,徐工市場占有率的快速滑落,主要是基于兩方面因素,其一是相較于三一、中聯,徐工產品更新換代的時間不占優勢;其二是營銷服務渠道相對滯后。
1
同噸級追求更長主臂、更強起重性能,是國內吊裝市場的常態。三一、中聯在2018年年末以及2019年年初之際,紛紛推出了一批性能強悍的新品,在這個產品生命周期大為縮短的吊裝環境下,性能強悍的新品是絕大部分吊友的選擇。
而彼時的徐工尚未推出KC系列產品,以三年前推出的“G一代”產品來應對攜后發優勢的新款產品,盡管有著不同程度的升級、保值率以及徐工的金字招牌等一系列做產品背書,但相對三一、中聯的來勢洶洶而言,徐工在銷量上的上升程度,不如三一、中聯來的迅猛。
2
2018年,國內起重機銷量超32000臺,2019年再度實現高基數下的高增長,考慮到國內起重機的保有量,國內吊裝市場正趨于飽和,甚至已經飽和。對比2017、2018兩年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而言,起重機行業已經轉變為了買方市場,因此對主機廠商的營銷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對來說,三一營銷及服務的口碑更好,更受吊裝用戶青睞,中聯政策更為靈活,無論是成交條件,還是優惠力度都占據一定優勢,具體而言,今年以來三一及中聯對徐工原本的優勢區域形成了趕超之勢。而徐工受制于基數龐大的保有量,服務上很難讓所有用戶滿意,加之稍顯滯后的營銷渠道,自然銷量的攀升不夠快速。
當然,隨著近段時間徐工KC系列產品的逐步推出,相信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徐工市占率會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不過,想要重回市占率的最高點,仍是一段漫長的道路。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