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江蘇徐州,4522.68公里,12名藏族同胞,汽車、飛機、高鐵,各種交通工具坐個遍。是什么,讓他們乘興而來。又是什么,讓他們滿載而歸呢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自2011年徐工開展 “操機手培訓計劃”以來,無數想要從事吊裝行業的青年人走進徐工培訓基地,免費學習駕駛操作技能和設備維修保養技巧。就在本月中旬,“課約不斷”的徐工起重機械事業部客戶服務中心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學員。
西藏阿里地區坐擁豐富的旅游資源,一望無際的藍天白云、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吸引不少自駕游愛好者慕名前往。然而超長的路線、極端天氣下的惡劣路況,也讓當地公路養護人員忙碌不已。
目前,西藏阿里地區公路養護段負責阿里當地2000多公里的道路維護,擁有徐工裝載機、壓路機、挖掘機150多臺。去年7月起,養護段陸續購置了7臺徐工XCT20,用于日常搶險救災。“起重機屬于特種設備,阿里地區目前還沒有專業的培訓機構,我們養護段600多名養護人員沒有一人有操作起重機的合格證,新買的幾臺起重機就這樣被擱置一邊。”談到被“雪藏”已久的設備,藏族學員桑覺一臉惋惜。
聽聞客戶遇到了難題,徐工重型西藏代表處主任權騰飛在了解詳情后直言“這都不是事兒!”并第一時間對接好培訓事宜,阿里地區公路養護段12名養護人員由此開始了一段“好機手”培訓之旅。
為迎接遠道而來的藏族學員,徐工重型客戶服務中心黃老師提前根據行程安排制定了詳實的培訓計劃。“理論學習+技能實操”,一周的課程緊湊而豐富。“我們中大部分人漢語讀寫能力比較弱,黃老師就一遍一遍地跟我們講,上機操作有不懂的地方,就一人一人地教,務必保證每個人都要過關,半天下來,他后背都濕透了,這些我們都看在眼里!”提到培訓老師,學員們忍不住稱贊,同時還透露“我們特地從西藏帶來了一份小禮物,等培訓結束之后獻給老師,代表我們誠摯的感謝!”
剛剛過去的一周,受臺風“溫比亞”影響,徐州地區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不少地區受災嚴重。“這兩天,阿里也受災了,一些地方爆發小型泥石流,道路不好走,養護段里的裝載機、挖掘機都出去干活了。”看著手機上工作群里實時更新的搶險小視頻,好幾位藏族學員恨不得當下就趕回去,將閑置多時的起重機用起來。他們為何如此急切呢?這還要從幾年前的一次搶險經歷說起。
2013年,在一次邊境路搶修過程中,養護工人操作著裝載機不慎掉入泥濘的溝中,由于當時阿里公路局還沒有起重機,如何把這大家伙搬上來呢?因為時間緊急,現場的工作人員商議出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徒手拆!20多位養護人員花了兩天的時間,將裝載機一塊一塊拆解下來,搬運到山地上,再一塊塊組裝起來。“當時就想,要是有個起重機該有多好,輕輕一吊就上去了,后來沒多久單位就陸續買了五臺起重機,但是我們又沒有技術,不過現在好了,我們12個人都學會了,回去就能把學到的技巧教給其他的同事。”藏族學員羅布桑培看著“新鮮出爐”的起重機操作合格證,異常開心。
培訓之旅接近尾聲,藏族學員們來到徐工起重機制造基地參觀,一睹徐工制造幕后的風采。進入車間,學員們瞬間變成了充滿好奇的“孩子”,當看到沙盤里各種類型的徐工車時,更是忍不住拿起手機“拍拍拍”。“徐工設備用了很多年,但一直沒有機會如此深入地了解徐工,今天一看,大開眼界,終于明白徐工車子為什么這么‘火’!” 一路觀摩,一路感嘆,學員們直言徐工車才是吊車里的“康巴漢子”!
“徐工,扎西德勒!”
藏族學員為兩位老師獻上精心準備的哈達
一周左右的培訓學習,時間是短暫的,但卻在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臨走前,藏族學員為兩位老師獻上精心準備的哈達,“感謝連日來的教導和照顧,同時也歡迎大家有機會能去西藏做客,我們一定拿出最純正的青稞酒來招待!徐工,扎西德勒!”(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