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軍區(qū)工兵部隊承建的西氣東輸管道工程新疆段347.8公里伴行道路和80 0米隧道任務現(xiàn)已全部完成。在20個月的時間里,筑路官兵戰(zhàn)風沙、抗酷暑、斗嚴寒、忍饑渴,跨越天山南北,征服“生命禁區(qū)”,用軍人的赤誠和熱血為鑄就橫貫神州的能源大動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生命禁區(qū)”擋不住筑路鐵軍
西氣東輸工程新疆段需要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死亡之海”羅布泊、“ 百里火焰山”吐魯番,多數(shù)都是無人區(qū),其中有一段甚至方圓400多公里沒有人煙。這些挑戰(zhàn)人類生存意志的地方,令許多專業(yè)工程隊望而卻步,蘭州軍區(qū)3支工兵部隊的千余名官兵卻輾轉1600多公里,勇敢地走進了“生命禁區(qū)”。
2001年12月,“沙漠冰窟”羅布泊。天寒地凍,氣溫最低達到了零下30攝氏度。手不小心往機械上一貼,皮就給粘住了;施工機械的柴油一到晚上就結薄冰,得四五個戰(zhàn)士輪流在油箱底生火盆保溫。士官馬榮和是平地機操作手,正患有嚴重的痔瘡,只能站著操作機械。他長時間在駕駛室里彎腰站著,腿腳完全麻木,每天施工結束都要戰(zhàn)友們把他從駕駛室里抬下來。
2002年4月,“千里風口”托克遜。這里四五級風常年刮,12級大風也不新鮮。路基經(jīng)常是白天剛挖好,一夜風沙就又給填平了。一天,官兵們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帳篷早被大風掀翻,人就睡在沙土堆里。為防止人被卷走,官兵們不得不用背包帶一頭兒拴住自己,一頭兒綁在推土機上。在一場50年未遇的特大沙塵暴中,戰(zhàn)士謝云帆、劉生剛失蹤了。黨員干部6 人一組用背包帶連結在一起,頂著風沙尋找了4個多小時,才在距營區(qū)僅40米的地方找到被沙土掩埋在路基里的這兩個人。筑路官兵顧不上修理損壞的帳篷,而是首先搶救施工物資和機械,搶修完全被沙石掩埋的路基。
2002年6月,“火洲”吐魯番。氣溫時常高達50攝氏度,地表溫度更有70多攝氏度。從集鎮(zhèn)購來的鮮肉,因為天熱路遠,沒運到工地就變臭了。為了確保任務按時完成,黨員干部始終吃住在工地上,累了就躲到機械車輛的陰影下面打個盹,餓了就嚼一口干方便面,渴了就捧起路邊又苦又咸的鹽堿水潤潤喉嚨。炸藥用完了,橋梁連連長陳善軍和一個班的戰(zhàn)士帶著鋼釬、大錘,人工清除堅硬如鐵的鹽堿石。一天干下來,4把大錘的錘柄平均要斷上兩三次,每個人都雙肩發(fā)麻,手上起十幾個血泡,痛得連筷子也拿不住。
在戈壁灘里施工時,所有的生活、施工用水都必須派給水車到近百公里外去拉。某部施工時,距工地最近的取水點甚至在200公里開外。因為缺水,洗澡成了官兵們的奢侈行為。一年多時間里,由于缺水和工期太緊,某工兵營只在春節(jié)和 “五一”安排部分官兵集體到100公里外的馬蘭基地洗澡。名額有限,每班兩人的名單遲遲報不上來,原來大家你推我讓,誰都想把洗澡的機會讓給別人。出發(fā)前,教導員一看愣了,怎么來的都是新兵?一問才知道,是老兵們“串通”好了, “逼”著新兵去洗個澡。
“軍人的標準就是不一樣!”
西氣東輸工程是西部大開發(fā)的標志性工程之一。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官兵們認真執(zhí)行國際質量標準,在軍旗下向祖國人民莊嚴承諾:工程質量與國際標準接軌。
某工兵營完成博湖縣段最后500米道路的鋪筑后,請地方公路檢測中心的技術人員進行質量檢測。15個路基壓實度抽測點有14個達到了要求,但第8個抽測點比指標低0.3%。“挖!不能有一點含糊!”營長的話擲地有聲。地方技術人員過來勸他,這個結果是在工程質量合格率90%的標準范圍之內的,可以不用全部返工。“我們要的是一流的工程,要的是100%優(yōu)良的質量!”數(shù)日后,路面重新鋪好,地方技術人員再看技術檢測結果:全部合格。質檢人員豎起大拇指說:“軍人的標準就是不一樣!”
某工兵營就地選用的路基填充料不符合工程質量標準,3次化驗都沒有通過,等了一個多星期遲遲不能開工。教導員楊永彬急了,拉著負責化驗的地方監(jiān)理人員帶上一周的干糧和飲水,開著挖掘機在戈壁灘上尋找符合標準的料場。他們走到一個地方,就當場取料,就地化驗。經(jīng)過5天的風餐露宿,他們共找到3個符合施工標準的料場,回來之后把3份樣品進行精確化驗,選出質量最好的作為施工固定料場。楊教導員還不放心,又帶著兩個連的戰(zhàn)士利用施工間隙,沿著戈壁干涸的河道收集雨水沖積的黃土塊,帶到工地上一塊塊敲碎,細心地撒到填充料里,保證路基有更好的壓實度和凝固度。地方監(jiān)理人員說:“我們以前遇到過很多偷工減料的事兒,沒想到在部隊看到了‘添工加料’的情況。”
愛民真情永留各族群眾心間
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是人民子弟兵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在托克遜縣,施工部隊利用施工間隙為維族群眾搶收棉花近百噸,挽回經(jīng)濟損失20多萬元。在博湖縣,施工部隊利用休整期無償幫助地方政府修筑了一條對地方經(jīng)濟振興具有重大意義的旅游公路。在庫代力克村,某部連長袁檢來跳入3米深的冰河,救起落水的維族兒童小阿卜杜拉……
2002年6月23日,托克遜段英博斯坦村爆發(fā)洪水。為了保住剛剛完工的路基,某工兵營官兵奮力加高堤壩,挖掘導流渠。與此同時,洪水在下游1公里處的堤壩上撕開一個口子,沖向3戶維族群眾和他們的200畝棉田。官兵們迅速跑去救援。眼見維族群眾已經(jīng)把自己唯一的拖拉機投入決口阻擋洪水,筑城連連長于志東喊了聲“跟我上!”第一個跳入齊胸深的洪水,全連官兵在決口處組成了一道“人堤”。道路連的裝載機不斷運來石塊和泥土,地爆連的官兵奮力加固堤壩,橋梁連的挖掘機則在忙碌地開掘導流渠……群眾的家園和農田最終得以保全。
施工中,筑路官兵竭力呵護著每一片綠色,維系著西部脆弱的生態(tài)。他們知道,這關系到西部的長遠利益和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托克遜段工地的戈壁中,有一片40多平方公里的紅柳林。施工部隊盡量從紅柳林的空隙中清基,以減少對植被的破壞,僅此一項,工程的工作量就增加兩到三倍。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所有車輛機械為此多跑了12萬公里,多耗費了18萬公升汽油。
鏖戰(zhàn)千里戈壁,征服茫茫大漠,挑戰(zhàn)生命極限,造福邊疆人民。軍人的無畏精神在這里飛揚,軍人的奉獻傳統(tǒng)在這里延伸,軍人的創(chuàng)造激情在這里燃燒。有人將綿延4000公里、惠及數(shù)億人口的西氣東輸管道工程比喻成一條神奇的潛龍。潛龍正在騰飛,祖國和人民將永遠不會忘記這些為了巨龍騰飛而拼搏奉獻的開路先鋒!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jīng)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wǎng)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jīng)許可,請勿轉載。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wǎng)”。 |
特別注意 |
本網(wǎng)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wǎng)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wǎng)有權在網(wǎng)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本網(wǎng)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