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貫通京城的地下大動脈——地鐵17號線,將成為連接中心城區和未來科學城、亦莊的“快速直達線”。北京市軌道公司相關負責人昨天披露,17號線已實現全面開工,將在未來科學城南區站、望京西站新建交通樞紐,優化重點地區的公共交通客流組織。
未來科學城地下藏樞紐
17號線在未來科學城共設兩座車站,即南區站與北區站。其中,正在建設的南區站將代建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的交通樞紐。
北京市軌道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座樞紐全部位于地下,共三層:地下三層為地鐵車站,地下二層為公交車站,地下一層為商業設施。
與東直門等其它交通樞紐不同,未來科學城的這個樞紐規模相對較小,除了地鐵17號線外,主要提供地鐵與公交的換乘功能,服務未來科學城。按計劃,交通樞紐將與地鐵車站一同完工交付。
17號線上新建的另一處交通樞紐是規劃許久的望京西樞紐。目前,13號線和15號線均在望京西設站,尤其在15號線開通之后,望京西站換乘客流較大,開建交通樞紐的呼聲也越來越大。
望京西樞紐目前已啟動建設。根據北京市發改委此前披露的信息,望京西樞紐位于朝陽區京承高速公路與湖光中街相交路口東南角,總用地面積為4公頃,建成后將實現地鐵13號線、15號線、17號線與地面公共交通、出租車、自行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的快速接駁換乘。
據了解,望京西樞紐未來還將承接東直門樞紐通往郊區新城的部分市域公交始發線外遷,對滿足區域交通換乘需要、緩解東直門地區交通壓力具有重要作用。
全封閉施工隔離棚降噪防塵
地鐵17號線地下穿越中心城區,需要在不少居民區、商業街區附近開挖打井,如何盡力避免擾民?
此前,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聯合下發的《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推進綠色安全建造指導意見》,經過各方論證,決定在17號線香河園站東端明挖段采用固定式防塵隔離棚全封閉施工。這處膜結構地鐵車站防塵隔離棚已建成,也是國內首次在地鐵中使用。
“這是為了降低施工污染而量身定做的一個密閉‘生態圈’。”項目施工方中鐵建大橋局相關負責人說,隔離棚采用了“鋼結構+膜材料”形式,建成的防塵隔離棚長75..5米,寬40米,相當于3個標準游泳池的大小。這也實現了香河園站明挖基坑全封閉施工,起到保溫、隔音、降噪和防塵效果。
記者獲悉,防塵隔離棚還設置了監測設備、自動噴淋系統、霧炮機、車輛沖洗裝置、移動式焊接煙塵凈化器等。一旦數值超過指標,噴淋設備就自動噴霧除塵降溫,實現 “一鍵式”智能控制。經測算,智能控制的噴灑耗水量僅為傳統灑水車的20%-30%,覆蓋面積卻高出20倍。
換乘站將避免“長途跋涉”
地鐵17號線工程全程49.7公里,全線設站20座,平均站間距達2.57公里。有一半車站將實現換乘,共與14條線路實現換乘。
“17號線的換乘站將盡量采用更方便的十字換乘、T形換乘、同臺換乘,避免乘客換乘‘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北京市軌道交通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也了解到,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永安里、東大橋、西壩河、太陽宮、廣渠門外、十里河等與老線換乘的車站將主要采用通道換乘。不過,17號線換乘站中,通道換乘的時間不超5分鐘,站內換乘的時間甚至不超3分鐘。
北京市軌道公司相關負責人披露,截至4月底,地鐵17號線的71處工點已經有65處進場,其中49處實質性開工。計劃在2018年底,全部工點實現開工。值得一提的是,未來科學城北區站已經實現結構封頂。
根據此前公布的計劃,17號線望京西站以北至未來科學城北區站、十里河站以南至亦莊站前區南站有望在2020年底率先開通,全線貫通預計要到2021年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