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之初,“要想富,先修路”成為人們的共識。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交通問題因再次成為城市發展的瓶頸而受到廣泛關注。在3月30日于濟南結束的“第十二屆山東裝備博覽會·山東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論壇”上,不少專家認為,軌道交通正成為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抓手,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市場容量巨大。
在此次論壇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任肖亞平透露,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的《城市軌道交通2016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末,中國大陸地區共30個城市開通城軌交通運營,運營線路133條,總長度達4152.8公里,城軌交通全年完成客運量總計160.9億人次,同比增長16.6%,21個城市擁有2條及以上城軌交通線路。
肖亞平稱,從建設方面看,中國大陸地區有48個城市在建線路總規模5636.5公里,同比增長26.7 %,有58個城市獲得城軌交通建設項目批復,規劃線路總規模為7305.3公里。58個城市已批復規劃線路總投資37018.4億元,其中,14個城市投資計劃超過1000億元。
肖亞平總結說,這些數據表明,軌道交通,已從單一的運輸工具,逐漸拓展為帶動城市發展、優化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抓手。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和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中浩教授對此也有同感,他在做《軌道交通裝備市場容量及技術發展方向》的主題發言時,深度剖析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在“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戰略和未來市場的發展前景,他表示盡管一些地方還存在技術上的不足,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還是具有巨大的市場容量。
看好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巨大潛力的還有不少來自實體企業代表。山東山大華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項目經理王海濤在論壇上就《軌道交通行業的電能質量問題與解決方案》做了主題發言;新風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軌道事業部副總經理張巖現場講解了《新風光再生制動能量吸收逆變裝置在軌道交通的應用》;青島地鐵集團副總工程師羅情平、黃艦、劉國平三位專家結合企業實際的發言更是引發與會者強烈的興趣。
據悉,作為東道主,山東省人民政府已經出臺了《關于加快我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據此意見,到2020年,山東將建成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等10家國家級研發平臺,技術創新能力、試驗驗證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軌道交通裝備標準化體系進一步健全,通過推動企業標準向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轉化,主導國際標準制修訂,培育一批標準制定的“領跑者”。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