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溫州市公路管理局通過管養精細化、管理常態化、服務人性化“三化”,著力打造品質良好、環境優美、服務一流的美麗公路,累計投入資金21.1億,全面推進全市干線公路養護,累計投資36億元,建成通車雁楠公路,完成農村聯網公路建設695公里、提升改造工程535公里、大中修工程2466公里、安保工程1702公里。2015年S232水霞線成功創成省級美麗公路示范路,泰順被列入全省20個美麗公路建設示范縣。同時該市的農村公路建管養還獲得交通運輸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質量年活動先進。
一、精細化管養,公路品質全面提升
一是創新精細管養新方法。牢固樹立科學養護、綠色養護、預防性養護、精細化養護理念,積極推廣保潔常態化、補洞規范化、灌縫專業化、養護全面化、綠化市場化的“五化”公路養護工作,普通國省道優良路率達到97.85%,比“十一五”提高16.5個百分點,全市公路養護規范化管理水平躍居全省前列。積極推廣普通國省道美麗公路精細化管養示范路創建,全市共建成示范路395公里。
二是普及“四新”管養新理念。五年來引進基層水穩再生、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SMA改性瀝青砼等技術23項,開展課題研究10個,2項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進公路管養節能降耗,共投入專項資金1.7億,推廣應用節能材料和技術,路面舊料回收率95%,路面舊料循環利用率80%。實施隧道照明,大力推廣LED節能照明技術,橋梁、隧道改造LED燈具22178套,隧道照明節約電費達40%。完成104國道“白改黑”項目,實現舊料回收再利用,每平方米節省了14千克的標準煤,減少53%的二氧化碳排放,延長公路中修時間約兩年。
三是推行科學管理新機制。創新形成了全市統一的農村公路建管養機構,創新出臺了《溫州市農村公路工作考核辦法》,創新推行了網格化考核和督查機制,推行完善了強責提速增效工作機制,自上而下落實責任。
二、常態化管理,路域環境全面提升
一是實現路域整治常態化。大力開展兩路兩側、公路邊“三化”、“三改一拆”和公路治超等工作,五年共拆除違法建筑21.21萬平方米,清理堆積物69.08萬平方米,拆除非公路標牌5.69萬塊,整治馬路市場7933個;建成52省道等7條生態示范路,公路邊“三化”工作綜合完成率2013、2014年連續居全省第一。五年共檢測車輛423.53萬輛,查處超限車輛5.35萬輛,全市平均超限率保持在3.5%以下;推行“機器換人”,啟動非現場執法工作,建成非現場治超點6個,非現場治超車道9條。通過常態化的路域整治,公路保潔頻率提升35%,公路滴漏撒、揚塵率下降40%、55%。
二是實現公路復綠常態化。投資14.7億元,實施了S232、S331省道等邊坡復綠工程、S232省道和46條縣道計647公里等“三化”示范路創建工作、2200公里綠道建設、1900.63公里普通國省道綠化新植補植工作、1289.1公里縣鄉道綠化新植補植等公路邊綠化工作。
三、人性化服務,公路服務全面提升
一是完善公路指路體系建設。開展標志標線使用狀況檢測,完善農村公路交通標志標線,重點加強農村公路事故多發點(段)、急彎、陡坡、臨水、臨崖路段及長下坡路段等危險點標志標線的設置和維護管理。五年來,投資9672.04萬元,完成普通國省道公路標志增設(更新)15125塊、門架式可變信息標志增設9座18塊;支路口橡膠緩沖帶設置15050米,標線漆劃861288萬平方米,其他安全設施增設17784根(塊)。全市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縣鄉道標志標線設置分別達100%、100%、95%以上。同時積極推進普通國省道公路服務站建設,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永嘉甌北、泰順石亭等6個公路服務站,進一步拓展國省道的服務功能,提升群眾出行體驗。
二是完善公路惠民建設。投資3000萬元完成溫州智慧公路建設,實現路網監測、執法監控、應急指揮、信息傳輸、信息共享五大主要功能,開設微博、微信雙微服務,實時發布公路資訊和路況。設立“12328”舉報電話,建立公路志愿者服務隊等措施,推進便民惠民服務能力的提高。同時,積極推廣ETC應用,圓滿完成重大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保暢任務,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有效降低了農產品流通成本,積極踐行公路惠民服務的宗旨。
三是積極拓展公路文化內涵。在全省首創“6·19”公路人節,倡導惠民、奉獻的公路人精神,全市建成啟用了永嘉、平陽、泰順等5個公路文化展示館和1個泰順公路廉政教育基地,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公眾更加了解公路發展歷程和公路事業,倡導全社會形成愛路護路的共識。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