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要在新形勢下、新起點上開始新征程。”這是在經濟新常態下,總書記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新的期許。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碰到的困難和問題,是向更高方針邁進歷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我們惟有以改革的思緒、創新的辦法、實干的精力,培養新的經濟增加點,才能為新一輪發展博得先機。
千事理萬事理,發展才是硬事理。作為后發財省份,我省最主要的任務仍然是發展。發展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發展是疏浚抵牾清淤船,我們不能把新常態錯誤理解為丟掉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產業項目建設是撬動龍江經濟發展的“總開關”,是牽動龍江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2011年,省委、省當局審時度勢、久遠經營,提出以新材料、生物制藥、新能源裝備、新型農機裝備、交通運輸裝備、綠色食品、煤化石化、礦產經濟、林產品加工業、現代辦事業等十大重點產業為主攻偏向,全面啟動三年“產業項目建設年”勾當。
2014年,省委、省當局再次做出開展“以質量和效益為核心”的新一輪產業項目建設戰略擺設。當真分析梳理我省產業項目建設的內容,人們天然會發明,新上項目不是要制造過剩產能,上新項目更不是亂鋪攤子。恰好相反,抓項目建設目標,是要通過有發展前景的產業項目標增量,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優化GDP的構成與內容。正如省委書記王憲魁所指出,今天的投資布局就是明天的產業布局,今天的項目層次和質量決定著明天的發展體例。抓項目建設出格是抓重點產業項目,就是抓發展的動力、抓發展的潛力、抓發展的但愿。
九牛爬坡,不僅要靠創新驅動,還要靠項目牽動,只有驅動力和牽動力共同“給力”,才能多管齊下推動我省經濟發展攻堅克難、爬坡過坎。安身當下,放眼久遠,我們有前提有來由也必需把民生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產業項目擺在加倍凸起的位置,牢牢抓在手上,以有力的舉措引進項目,以高效的手段建設項目,以杰出的情況辦事項目,用項目建設填補短板,提高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
項目建設民生為先,承諾了的就要兌現。抓民生也是抓發展,要培養形成新的經濟增加點,使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有效對接、相得益彰。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一頭連著百姓的得到感,一頭連著土木磚瓦,既是民生問題,也是開釋消費、拉動經濟、留住人口盈利的主要手段,行業關聯度高,動員力強。大范圍推進保障房、棚戶區改造工程,有利于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安穩健康發展。要出力保障民生建設資金投入,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農村泥草(危)房改造、棚戶區改造工程等任務,保質保量按進度完成。
加快鐵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開釋政策效應。如今國家對重大基礎設施的政策性投資是錢隨工程進度走,“管吃管添”,這么好的政策、這么大的資金撐持都是前所未有的。只要我們能夠確保國家資金應投盡投、順利落地,政策效應會很快開釋。鐵路建設是“龍江絲路帶”建設的優先范疇,我們要搶抓政策時機,盡快完善我省對俄鐵路通道和區域鐵路網。重點水利工程屬于公共產品,我省中央預算內水利投資的體量是十分可觀的,對這個“一號工程”,涉及市縣黨政主要帶領要做“第一執行人”,負總責、親自抓。時機不等人,形勢不等人,基礎設施建設不許遲滯懈怠、不容空談誤事。
抓有發展性的產業項目,穩增加轉體例調布局齊頭并進。產業項目是穩增加的直接泉源,是調布局的主要抓手。我們要繼續既依托資本發展精深加工項目,又不唯資本經營兩頭在外項目,還要安身科技創新建設高新手藝項目,改造提升“初”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養壯大“新”字號,激勵撐持“民”字號,把實體經濟抓上去。出格要圍繞“龍江絲路帶”經營項目、引進項目、推進項目,吸引和承接國內外產業項目向我省轉移,努力天生一批高質量的產業項目,使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本兩個市場來轉體例、調布局、促發展,讓這條物流帶、產業帶、開放帶,成為拉動我省產業布局調整和優化升級的動力輸出帶。
新的增加點正在加快孕育并不停破繭而出,新的增加動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停蓄積力量。今天的經濟,某種水平上說是一種信心經濟,堅定信心,對經濟走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臨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要心中有數,自加壓力,主動作為,一方面要把項目建設牢牢把握在手上,水滴石穿,偏向明白精準發力,日進一卒,積小勝為大勝。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