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已進入汛期,工程又面臨著一年一度的防汛“大考”。目前,防汛工作究竟準備如何?讓我們去一探究竟。
據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厄爾尼諾現象持續發展發酵,長江流域可能出現較重汛情,黃河、海河等北方河流汛期發生洪水的幾率大。南水北調工程橫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2015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通水運行的第一年,防汛機構和防汛隊伍將面臨進一步考驗。此外,中線工程已成為沿線省市的穩定水源,北京、天津、鄭州、石家莊等工程沿線各大城市都已通水,防汛形勢格外嚴峻。“為此,我們早啟動、早安排,及早部署防汛工作。”中線建管局質量安全部安全處處長楊成宏說。
為切實做好工程防汛工作,中線建管局按照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關于做好2015年南水北調工程安全度汛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實防汛責任,做到有計劃、有準備地防御洪水,最大程度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自4月份起,中線建管局全面梳理排查了工程沿線防汛風險,確定了全線防汛風險項目共457處。這些項目按五類三級和防汛責任人,逐一登記造冊。結合通水運行實際,有關部門針對風險項目制定可行的度汛方案和應急預案,努力提高險情應急處置能力。
5月份就編制了2015年度汛方案,劃分了局領導及局屬各部門分片督導區域。5月至6月份,局領導分別帶隊赴督導片區,檢查部署防汛工作,了解工程存在的風險、防汛值班情況、防汛物料儲備情況和相關預案方案的準備情況。
與此同時,中線建管局與武警水電部隊,二級運行管理單位與當地施工單位簽訂應急搶險保障協議,建立應急保障隊伍14支。汛前,各管理處還分別組織開展搶險實戰演練,針對風險儲備必要的防汛物資,配備機械和施工人員,完善汛期值班制度,與地方防汛部門建立應急聯絡機制,確保聯防聯動有效。
6月10日,河南禹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組織禹州管理處、許昌建管處、禹州市南水北調辦等單位,對禹州段防洪影響工程進行聯合排查。采取出口疏通、河道治理等措施解除了風險項目,對未完成的風險項目,現場采取措施,降低了對工程安全度汛造成的影響。
6月15日下午18時,隨著最后一節管道成功對接,新鄉段楊莊溝排水渡槽應急度汛管道工程全線貫通,具備應急度汛條件。為確保總干渠汛期運行安全,河南省南水北調辦負責同志多次現場辦公、研究方案,協調解決征遷和資金等問題;中線建管局特事特辦,在最短時間內批復應急度汛方案,保證了應急度汛工程按期開工建設。
南水北調東線總公司派出兩個檢查組,分赴東線工程檢查防汛工作,了解防汛組織機構及度汛措施落實情況。江蘇段各泵站管理處也開展了防汛應急搶險演練活動,提高防汛搶險的技戰術水平和組織協調能力,組織巡查安全隱患,加強監管各類危險源,制定相應防范措施。
入夏以來,湖北省區域降雨增多、導致入庫流量不斷增大,加之降雨時常伴有雷暴大風等惡劣天氣,正是災害事故多發期。湖北省政府領導多次深入引江濟漢工程等地檢查指導防汛工作,工程各單位認真落實防汛責任和值班值守,做好汛情預報,加強防汛物資儲備,確保工程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現場特寫
搶險練兵
6月11日下午4點10分,工程巡視人員報告:“大馬營東北溝排水倒虹吸下游排水不暢,上游水位抬高超過警戒線,有浸泡堤防坡腳的險情!”安全度汛領導小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中線工程南陽管理處防汛應急演練正式展開。
應急演練假設南陽地區連日大雨,大馬營東北溝排水倒虹吸下游排水不暢,威脅堤身安全。隨著應急預案的啟動,由南陽管理處與安保隊伍組成的聯合搶險小組迅速奔赴事故演練現場。
在南陽管理處防汛總指揮的調度下,應急搶險隊伍分為工程組、信息通信保障組和后勤保障組。工程組隊員負責從防汛物資備料點裝運沙袋對沖刷部位封堵,大家各就各位,或揮著鐵锨裝沙袋,或穿梭運送物資,或忙著封堵,有條不紊,配合默契。信息通信保障組隊員左奔右跑,負責搶險現場影像錄制。后勤保障組隊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負責車輛調度和人員安全。經過45分鐘的緊急搶險,工程險情得到控制,防汛應急演練活動完滿結束。 李艷
模擬實戰
近日,面對汛期已至的形勢,江蘇水源公司宿遷分公司組織了防汛知識培訓和實戰搶險集訓演練。
實戰演練共有113人參加,歷時8天。演練以實戰為背景,在封閉式條件下進行準軍事化管理訓練。隨著指揮長一聲令下,各分隊迅速趕到演練現場進行排險和處置。在規定的時間內準確完成了機械打樁、圍井搶護管涌、照明器材架設、壩式子堤安裝、沖鋒舟水上救護、泵車應急排水等13個應急處置項目的演練。演練過程中,大家動作嫻熟,行動敏捷,操作規范,忙而不亂。
“演練真實地模擬了工程從出現汛情后到完成搶險救災的全部流程。”江蘇水源公司宿遷分公司總經理韓仕賓表示,此次演練是根據沂沭泗地區汛期特別是南水北調工程出現的險情,進行的一次實戰演習,是提高防汛搶險實戰水平的一次大練兵。參演人員表示,這次演練,熟悉了防汛搶險的技術要領,提高了防汛搶險的技術戰術水平和組織協調能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