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關于當前更好發揮交通運輸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為適應和引領新常態,要打破傳統模式的慣性思維,及時響應新的生產方式、新的業態模式和新的戰略需求,促進交通運輸由“跟跑型”向“引領型”轉變。《意見》還提出,要圍繞解決薄弱環節和“瓶頸”制約,加快推進前期工作,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影響。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任務繁重。如何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工作部署,更好地發揮交通運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使交通真正成為發展的先行官,成為必須解答的重要課題。
事實上,今年早些時候,國家出臺的“一帶一路”整體規劃就明確提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此次發改委發布《意見》,無疑也是對“一帶一路”規劃關于優先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積極響應和落實。
筆者注意到,《意見》就加快實施交通重大項目提出了具體方案。其中,“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被列為積極推進的三大戰略重大項目之一,明確提出要加強沿江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重點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要研究建設沿江高速鐵路,建設商丘經合肥至杭州、徐州至鹽城等鐵路,香格里拉至麗江、六盤水至威寧(黔滇界)等公路。實施武漢、長沙、重慶、貴陽機場擴建,建設成都新機場。
同時《意見》提出要加快建設中西部(含東北)交通重大項目。即加快中西部干線鐵路、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支線機場以及西部干線機場建設,重點加強進出疆、出入藏公路和鐵路建設。在原有規劃通道基礎上,建設中西部與東部地區對角連接新通道,溝通西南至華北地區、西北至東南地區。加強中西部地區新通道建設,研究將西北北部出海大通道和沿江綜合運輸大通道向西延伸。
從中不難看出,國家對西部交通建設的高度重視。此次《意見》的出臺,對西部交通建設無疑是極大的利好,將進一步推動西部交通提檔升級,改變面貌。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追問:為什么中國東部地區普遍繁華富裕,而西部地區則普遍顯得貧困?有人說,因為東部地區人口密集人流量大,貿易頻繁。確實,東部能夠快速發展,的確緣于人口流動帶來的資金、信息、商品在城市之間的快速交易,進而推動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拉動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發展。但是,所有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一個“動”字上。換句話說,人要動、物資要動、商品要動,都需要交通運輸。從這個角度講,東西部的差別主要是由交通差別造成的。
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交通運輸線路分布圖便會發現,東西部差異十分明顯,西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大都地域遼闊,環境惡劣,交通相對于沿海發達地區滯后,明顯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據了解,中國東部和中部地區均已形成京廣、京珠等由北向南入海物流大通道,而西部地區連接粵港澳的快捷物流通道,則因歷史遺留的投資滯后等因素,仍處于相對落后狀態。由此可以看出,西部對交通建設的渴求程度,交通建設對西部的重要程度。
毫無疑問,沒有西部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加快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交通先行。事實上,加快西部交通建設,不只是能夠拉動西部資金、信息、商品的快速流動,促進社會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其對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也有獨特的作用。用相關人士的話說,加強西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脫貧的需要,更是西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通過加強西部交通建設,將使曾經閉塞的西部變成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促進各民族共同富裕和諧穩定。
毫不夸張地講,西部交通建設事關國家戰略,關系國計民生,而且有利于推動新型城鎮化、改善欠發達地區發展環境、幫助千百萬人擺脫貧困,社會效益遠大于經濟效益。只有通過交通建設進一步打開西部的大門,與外部水乳交融,才能實現同步發展,實現和諧穩定,實現民安致富。
好風憑借力,伴我上青云。在筆者看來,此次發改委發布的《意見》中,無論是關于“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還是“加快建設中西部交通重大項目”,都是西部人心中的“好風”。借助這股“好風”,西部地區的文化、金融、物流、旅游、貿易等產業必將更上一層樓,西部大發展的夢想一定會集聚迸發,變成輝煌的現實。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