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今年啟動實施自備井置換工作,以借助南水北調來水,改善居民用水質量,修復受損地下水生態環境。記者從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獲悉,截至目前,北京已完成11家居民區及單位自備井置換工程,關停自備井21眼,受益人口近9萬人。
據了解,“南水”進京后,為了讓更多市民喝上安全、優質的市政大管網自來水,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加快自備井置換工程實施進度。今年以來,已完成朝陽區孫河康營小區、金盞鄉金色朝陽小區、海淀區四季青農工商公司等11家居民小區及單位的自備井置換工程,關停自備井21眼,置換水量1.7萬立方米/日,受益人口近9萬人。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表示,今年將優先實施朝陽區、大興區等地的自備井置換工程,全年計劃完成104個小區及單位的自備井置換,置換水量4.7萬立方米/日,受益人口34萬人。
自備井全稱自備水源井,主要是在城市建設初期或市政供水大管網未覆蓋的區域,一些機關、企業、院校和小區自行開鑿的水源井,以滿足其生產、生活用水需求。截至去年底,北京城區范圍內還有自備井6900眼,年供水量2.4億立方米,約占城區供水總量的四分之一。
由于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北京計劃從2015年到2020年通過合理配置南水北調進京水資源,將城區及部分市區管網延伸覆蓋范圍內的大興、昌平等局部區域的自備井供水全部置換為公共供水,最終日置換水量約60萬立方米。屆時,首都近300萬居民的供水水質將得到改善。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去年底正式通水,“南水”隨之進入北京。至5月中旬,累計入京水量已達2億立方米。有關專家介紹,自備井置換封存后,可對地下水進行涵養,將對北京水資源保護起到重要作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