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氣東輸二線工程是中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的大型管道工程,也是中國天然氣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在山東鄆城境內全長38.5公里,沿途經過四個鄉鎮,是天然氣入魯干線的重要一環。然而,有人卻對這一能源大動脈動起了“歪腦筋”。
去年以來,鄆城縣檢察院立案查處發生在西氣東輸建設項目中的職務犯罪案件15件15人,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20余萬元,并通過發送檢察建議,進一步規范該縣西氣東輸工程征地拆遷工作,在當地社會各界引發良好反響。
2013年3月,鄆城縣檢察院接村民舉報稱,部分鄉鎮干部涉嫌貪污西氣東輸工程征地補償款。鄆城縣檢察院隨即組織精干力量,以預防調查的名義對西氣東輸工程征地補償情況進行了摸底。隨著偵查的深入進行,伸向征地補償款的幕后黑手漸漸浮出水面,陸續有7名鄉鎮干部,8名村干部被查處,涉案金額達140余萬元。被查處的15人中,系窩案、串案的有13人,具有明顯的同級串通、上下級勾結的特點。截至2014年2月,鄆城縣法院先后對15名被告人作出有罪判決。
被告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檢察機關的工作還沒有結束,進一步幫助發案單位堵塞漏洞,建章立制也是檢察機關的責任。通過對一系列案件的深入研究分析,該院認為臨時拆遷辦事機構缺乏常態化工作制度、具體補償數額“一把手”說了算、操作過程不透明是拆遷補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4年3月,一份為填補拆遷補償程序中漏洞的檢察建議出爐了。
“目前征地補償款發放程序一般是先撥給鄉鎮、村委,再由他們轉發到村民手中,在這過程中較易發生錢款遭截留、村干部多報冒領補償等情況,征地拆遷中土地丈量、附屬物清點、補償發放等環節缺乏規范流程。工作隨意性大,透明度不高。征地多由村干部測量、報批,國土部門多是聽匯報、看材料,缺實質監督。許多征地補償公示流于形式。”在這份檢察建議中,該院開門見山,直接點明征地補償工作中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該院建議當地政府建立審批終身負責制、拆遷補償款統一管理制、實地抽查勘測制等制度,該建議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財政、國土等部門專門出臺措施,就檢察建議中提出的制度建設建議作了進一步細化,并在征地補償款發放工作中嚴格落實。
在該縣另一項重點工程省級濟董公路鄆城至鄄城段改造項目中,雖然工程全長25.6公里,總投資3億元,涉及該縣10個村莊,支付村民征地補償款1100余萬元,涉及面廣,但嚴格實行直接“劃卡”發放,實現了“零差錯”,有效地預防了征地補償款發放工作中的職務犯罪行為。
“對拆遷補償款實行統一管理,為每位村民建立個人實名賬戶,直接將補償款劃撥到村民個人賬戶,以確保補償款安全及時發放,避免現金發放過程中出現差錯。”該院副檢察長江魁告訴記者。自從檢察建議發出后,該縣以虛報冒領手段貪污征地補償款的案子沒再發生過,村民們的拆遷補償款終于能夠直接“劃卡”了。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