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蔣飛,是西氣東輸管道公司豫皖管理處鄭州站的儀表自動化專業管理人員。“以前,我們站必須兩個小時巡檢一次,就我一個人,經驗水平有限,有時候出現一些疑難問題,自己處理不了。現在,我們集中巡檢,各專業人員在站長的帶領下,推著載有各種工具的巡檢車,每天兩次全面檢查。當發現問題時,各專業人員可以一起討論解決方案,一起動手除隱患……”一提到集中巡檢和集中監視管理模式,蔣飛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西氣東輸一線和西氣東輸二線都是嚴格按照國際先進管道標準設計、建設和運營的,硬件夠硬,但軟實力相對欠缺。對此,西氣東輸管道公司按照“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目標,逐步推進集中巡檢、集中監視“兩個集中”建設,加大管道運行管理力度。
目前,國內天然氣管道運行人員的主要職責是生產監視,通過監視上位機或巡檢發現異常。但是,這兩種方式均存在弊端。監視上位機,必須保證站控室24小時有人值守,而夜間值班人員極易疲勞,很可能出現未及時發現報警信息的現象;巡檢需要大量人力,兩三個小時就要巡檢一次,耗時又耗力。
集中巡檢,是由原來的兩個小時巡檢一次簡化為一天巡檢兩次。每天早上,全站人員對所有系統進行全面集中巡檢,夜間對重點設備進行著重巡檢。巡檢次數少了,但場站人員維護維修的主動性和巡檢質量大大提高。場站的工作重心由運行監視與操作轉變為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與操作。
西氣東輸從2009年就開始對集中巡檢進行研究和嘗試,通過不斷試點、總結經驗,目前全線已有60個場站實施集中巡檢。
集中巡檢到底檢查什么?“一查工藝系統通不通;二查報警靈不靈;三查設備狀態是否正常;四查是否存在臟、松、滲、漏、銹現象,通過巡檢實現‘現場無問題、心中無壓力’的目標。”豫皖管理處處長張龍說。
集中監視,是將場站的監視功能從場站管理中剝離出來,由上海生產調控中心統一負責,通過采集現場關鍵工藝設備的報警數據,實現場站、上海生產調度中心對生產異常狀態的兩級監視,發現問題立即進行現場確認,由基層場站進行維護保養和恢復。
與集中巡檢不同的是,集中監視主要靠上海調度中心,場站目前只需24小時應急值班,值班人員只需及時接聽報警電話,及時對問題進行處理即可。沒有報警電話時,值班人員可以參與現場設備維護維修工作或休息。這就將站場人員從24小時監視工作中解放出來,充實到巡檢維修或線路保護隊伍中去,不打消耗戰。
贛湘管理處南昌站自7月13日啟動集中監視試運行工作以來,員工已適應了這種新的管理模式。副站長艾純喜告訴記者,集中監視試運行兩個月以來,顯示出3個顯著優點:一是巡檢質量提升很大,巡檢次數由每天6次縮減為每天兩次,巡檢人員由一兩個人增加至五六個人,更好地規避了巡檢標準不一致、未及時發現故障和隱患的可能性;二是提高了人力資源利用率,站里每天的有效工作人員從兩個人變為5個人;三是員工技能有所提高,實現維修關卡前移。目前,南昌站的自主工單完成率已由原來的22%提高至52.9%,工作效率顯著提高。
西氣東輸豫皖和贛湘兩個管理處顯然是嘗到了兩個“集中”的甜頭。從兩個管理處試點情況看,實施集中巡檢和集中監視后,運行人員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巡檢人員數量增加了一倍,運行人員現場處理隱患的能力顯著增強,工作效率明顯提高。他們都表示,爭取在今年年底前,在管理處范圍內全面推廣集中監視模式。正在推行“簡化站”的蘇北管理處,也表示要把“簡化站”的人員繼續優化,利用這次機會將“簡化站”向集中監視靠攏。
其實,集中巡檢再深入發展一個層次為無人巡檢。“兩個集中”的根本目的,就是進一步優化生產運行組織,提高場站設備的可靠性、場站整體自動化水平特別是整體生產效率,提高場站維護維修水平和員工整體素質。
無疑,這將是我國管道運行、場站管理的一次重大變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西氣東輸管道有望實現無人值守。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