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湄公河沿岸幾個國家的高級官員同意修建一座跨湄公河的大橋,使中國西南部省份與曼谷可以通過公路直接相通。
由中國和泰國政府出資修建的這座大橋預計于2011年完工,并將跨越位于泰國北部清孔(ChiangKhong)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會曬(Houayxay)的湄公河。這座大橋是貫穿湄公河地區南北公路體系的最后一個連接。湄公河地區南北公路體系是由湄公河地區國家和亞洲開發銀行(亞行)歷時10年多的時間開發建設的。
亞行副行長勞倫斯·格林伍德(C.LawrenceGreenwood,Jr)說:“當這座重要的橋梁完工時,人們首次可以通過公路由中國云南,穿過老撾,抵達泰國。這為湄公河地區貿易和旅游的增長以及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潛力。”
于6月19日至21日在菲律賓亞行總部舉行的一次重要的高級政府官員會議,即第十四屆大湄公河次區域(GMS)部長級會議的閉幕會上,來自中國、老撾和泰國的大湄公河次區域部長們簽署了修建這座大橋的協議。本次會議的重點是進一步加強本地區在經濟增長和減貧方面的合作。
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開始以來,亞行一直是此合作計劃的主要支持者。至今,該地區已發展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近年來,該地區的年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約為6%。
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之間的合作增強了他們的連通性,提高了他們的競爭力,并在本地區建立了共同體意識。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包括柬埔寨、中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泰國和越南。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近期取得的成就包括2006年12月由日本政府資助的在泰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邊界穆達漢(Mukdahan)-沙灣拿吉(Savannakhet)修建的第二座湄公河國際大橋的開通。這座大橋標志著東西經濟走廊的完成——這是一條穿過6個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中4個國家的1500公里的公路改造延長線。
此合作計劃所取得的其他切實成就包括:亞行援助的連接柬埔寨和越南的兩條鐵路的開工建設;《大湄公河次區域跨境運輸協議》所有附件和協議的定稿及簽署;以及跨境電力傳輸重點線路的開發和區域電力貿易協議定稿的前期工作。此外,此次區域不久將看到由連接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光纖骨干組成的信息超級高速公路網絡第一階段的完工,以及通過核心環境計劃解決本地區環境挑戰的措施的實施。
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的出口增長了4倍,由1992年的370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820億美元。游客年旅游量增長了2倍多,由1995年的1000萬人次增長到2006年的2200多萬人次。大湄公河次區域的外國直接投資由1992年的約30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約70億美元。
剛剛結束的此次會議還對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10年(2002-2012年)戰略中期成果進行了審議。此項戰略建議以平衡的方式尋求可持續開發基礎設施和直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減貧的措施。部長們指示高級官員在考慮此次中期成果審議的基礎上準備重點領域的五年行動計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