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下午,市政協召開新機場建設提案辦理協商會,市發改委等部門匯報新機場建設進展情況。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機場計劃于2017年完成主體工程,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航站樓建設方案已經形成共識,根據目前的優化方案,新機場航站樓旅客到最遠登機口的步行距離約630米,只需8分鐘左右。今年計劃開工新機場軌道交通線、京臺高速北京段、天堂河改移三大外圍重點工程。
機場建設
外圍基礎設施今年陸續開工
今年年初的“兩會”上,連玉明、毛桂芬、勞慶芳、張新建、吳山永、郭耕等委員提出10件關于北京新機場建設問題的提案,涉及新機場建設、臨空經濟區發展、新機場命名、首都地區機場分工以及城南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內容。
針對委員們關于加快新機場建設的提案,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國家領導小組已明確北京新機場建設計劃,即2014年上半年完成可研審批并盡快開工,涉及多個部門和地區的新機場利益協調工作已基本完成。航站樓建設方案已經形成共識,即在節能環保節約成本的基礎上,建成國內新的標志性建筑。噪聲治理也取得突破,本市及河北省配合民航局、環保部已完成環評報告評審等工作。
另外,今年將陸續開工建設一批新機場外圍基礎設施項目,其中外圍快速骨干交通與新機場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北京境內主要包括新機場軌道交通線、京臺高速、南中軸高速、京開高速擴建、場前聯絡線等4條高速公路以及京九客專豐臺至新機場段。這個交通體系形成了圍繞新機場的高速公路環,使新機場在建成之日起就具備與首都機場經過幾十年不斷完善的外圍交通水平,也為以新機場為節點的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打下良好基礎。
臨空經濟區
京冀協商分配分擔機制
委員們還提出多個涉及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的提案。臨空經濟區地跨京冀,將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切入點。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答復說,新機場臨空經濟合作區規劃工作已經啟動,北京市已會同河北省聯合向國務院提出,與新機場建設同步規劃臨空經濟區。國務院要求北京、河北分別提出規劃建議。目前北京市規劃建議基本思路已基本形成。涉及內容包括區域協同發展,強調規劃的調控,科學選擇臨空核心區的功能和產業,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等幾個方面。
在加強區域合作方面,北京市提出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先行先試,創新臨空合作區管理和開發建設模式。同時,按照“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原則,京冀兩地協商GDP、稅收、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分配分擔機制。
今年計劃開工三項重大工程
新機場軌道交通線:
北起牡丹園,南至新機場,全長66公里,采用專用軌道線設計,實現半小時到達中心城,預計2018年完工。
京臺高速北京段:
北起南五環,南至禮賢,全長27公里,雙向八車道,計劃2017年建成。
天堂河改移:
北京境內全長11.5公里,同步實現濕地生態功能,今年汛期后開工建設,明年汛期前完成。 艾姍姍 制圖 J231
旅客最遠登機
只需8分鐘
針對委員建議建設綠色機場建設指標體系的提案,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答復說,新機場航站樓建設方案將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節能環保的理念。根據目前的優化方案,新機場航站樓旅客到最遠登機口的步行距離約630米,只需8分鐘左右,既避免了建設內部捷運系統,又實現了旅客出行高效便捷。另外,航站樓設計高度由80米降為50米,功能分區合理,有利于提高運行效率,也有利于采取屋頂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設計。同時實施照明、空調分時控制,積極采用地熱能源、綠色建材、空氣凈化、溫濕度控制等綠色節能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
圍繞新機場建設將跨區域建設大生態格局,形成環繞新機場的河流生態濕地系統。通過生態建設調控,沿區域內水系、交通干線、功能組團外圍建設濕地、森林公園、城市綠地等豐富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打造貫穿臨空經濟合作區域的生態走廊,作為區域發展的生態保護紅線,規范城市開發邊界。(記者 孫穎)
委員建議加快城市航站樓選址建設
加快城市航站樓的選址建設,分散新機場出行人群,電力部門應加快新機場電力設施的建設,滿足新機場建設期間以及回遷安置房居民用電。
——市政協委員毛桂芬
大興向南地區二線機場比較多,應適當發展小飛機,靈活便捷,盤活運力。
——市政協委員張新建
新機場周邊生態建設應為鳥類提供棲息、覓食條件,避免飛鳥對飛機起降的安全隱患。
——市政協委員郭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