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不僅僅是北京人的希望,還應該是華北平原所有人的發展希望,確保城市供水,同時還兼顧生態和農業供水。”曾任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局長的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院長許新宜告訴記者,“南水北調有兩個目的,一是保證這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城鎮的發展;二是把當地的水資源解放出來,還給農業。”
除了滿足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等城市供水外,華北平原糧食主產區的農業用水也將得到補充。
按照南水北調中線的路線圖,來自丹江口的水從太行山脈腳下一直通到北京,在其東邊就是華北平原,有大大小小200多個農業灌區。南水北調引水渠就像穿羊肉串一樣,將這些灌區串起來,遇到華北大旱時給灌區補水,可以挽救幾億畝莊稼,保住華北平原這個大糧倉。
放在水庫還是放在地下?
對于半個世紀以來缺水日趨嚴重的京津冀來說,一下子涌進這么多長江水,怎么用、怎么存成為一個大問題。
“我一直在呼吁南水北調的水到了北京后一定要防止浪費,因為水多了,一下子來這么多水怎么用就是個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錢易教授對此頗為擔憂,“南水北調的水到北京后,不能在水源充足了以后再提高水指標,一定要節水優先,把用水指標降下來。”
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早在首鋼搬遷之前,北京已經面臨水資源極度短缺的危機,然而這個耗水大戶的產量卻在不斷增加,隨著首鋼創造的稅收越多,耗水量也越來越大。
“北京工業用水怎樣陷入惡性循環的?北京的二次產業投入越多,它的耗水量就越多。”北京市水環境專家王建告訴記者,以前人們認為只有工業才能創造財富。然而,隨著一些工業企業的惡性膨脹,首都的條件和環境都被改變了,引發環境、社會等一系列問題。
有專家表示,在當前這種GDP導向下,但凡北京有多余的資源都會用在提高GDP上。北京這些年正是因為缺水,很多項目才沒有發展起來,如果南水北調通水之后,還不知道要怎么折騰。
要用好長江水,首先就是怎么存的問題。對于如何保存南水北調的水,水務部門和水利學家有不同意見。按照水務部門的設想,長江水最終要引進到密云水庫來保存。但是水利學家們更傾向于將其補充到地下,作為戰略儲備的地下水來保存,畢竟丹江口也有枯水期,華北也有可能出現大旱。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