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能源結構的新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工業發展迅速,但結構不合理,煤炭一度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比重高達69%,去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國內能源供應安全及環境承受較大壓力
據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最新統計,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累計向西氣東輸工程供氣超過730億立方米,國內80多個大中型城市的3億多人口從中受益。
中石化一位高級工程師表示,西氣東輸工程改變了中國能源消費結構,6年來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費中比例提高了1.2個百分點,達到3.7%;受天然氣消費市場迅速擴大的影響,石油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則由22.3%下降到18.6%。
中國科學院院士賈承造說,以西氣東輸工程為骨干、加速營建覆蓋全國大部地區的輸氣管網,提高天然氣利用率,用天然氣替代一部分石油,應該是維護我國石油戰略安全的一種現實選擇。
構建天然氣供應新格局
西氣東輸工程是我國管道建設史上距離最長、管徑最大、施工條件最復雜的天然氣管道。這一工程的建設投產和運行,標志著我國天然氣管道建設水平上了新臺階,為構建全國天然氣管網奠定了基礎。
去年12月底,引進境外天然氣的西氣東輸二線(西段)竣工投運。這條嶄新的“藍金通道”將來自中亞國家的進口天然氣輸往長三角、珠三角等用氣市場,設計年輸氣能力300億立方米。
按照規劃,氣源同樣來自中亞的西氣東輸三線首站西起新疆霍爾果斯,東達末站廣東韶關。可以看到,“十二五”期間一個橫貫東西、縱穿南北的綜合天然氣管網即將形成。新的西氣東輸管道在拉動西部經濟發展的同時,將為東中部地區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基礎,并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具有重大意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