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會議強調,今后10年,必須以增強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為主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核心,以科技進步和人才開發為支撐,進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強化支持,堅定不移地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此前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側重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這次非常突出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另外在現在‘以人為本’的背景下,又非常鮮明地突出社會建設?!彼拇ㄊ∩缈圃何鞑看箝_發研究中心秘書長劉世慶向記者表示,這是未來10年政策兩個鮮明特點。
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核心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優先發展教育,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西部大開發10年來,在中央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下,西部地區很多經濟指標都大幅增長甚至成倍增長。1999~2008年,西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5.8倍,年均增長高達23.8%。2000~2008年,西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2.79倍,年均增速高達15.97%。
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環境壓力、社會轉型以及體制障礙。當然,“前10年的政策沒有錯?!彼拇ㄊ『暧^經濟研究院院長王小剛表示,正是有了前10年的投入,才使得西部地區有了發展的基礎,才有能力進行經濟和社會建設。
不僅如此,這10年打下的基礎還需要夯實。此次會議仍然強調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
培育自我發展能力
其實,在10年的快速發展中,西部地區仍然出現了一種怪相,被稱為“富饒的貧困”。資源被央企或者民間資本以比較低廉的價格輸送到東部,而當地沒有得到實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西部成為東部的原料采集地。
對于這一現象,現任國家發改委培訓中心主任杜平在1月中旬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中央政府不會否認和漠視,但是解決起來需要一段時間。他表示,政府的做法在不斷進行調整,包括資源的定價問題?!拔蚁嘈耪薪鉀Q的途徑,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包括西部大開發調整政策,都是要防止和減少這些現象。”
此次會議要求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有序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發展能源工業,改造提升資源加工產業,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其實,在國家以大量投資的輸血型發展之后,怎么能夠產生內生動力,進而形成西部地區發展的良性循環?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強說,借助國家支持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科學發展的新的體制機制,形成良性循環是西部下十年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
李后強認為,必須構建科學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社會的積極性,提升區域帶動力;增強產業聚集力;最終形成市場競爭力,鑄造良性發展的內生動力。
劉世慶表示,要增強西部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需加大西部地區改革力度,許多制度創新的試點,能夠放在西部的要放在西部,鼓勵西部地區探索制度創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