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顧大家。”江成華的聲音陡然提高了八度,語氣中摻雜了一份難以名狀的情緒。
3月25日,他剛剛簽訂了一份關于移民搬遷的合同。幾天之后,他就要離開故鄉(xiāng),舉家遷至湖北宜城鄧林農場。
作為丹江口庫區(qū)的一名普通百姓,江成華只是33萬移民中的一位。在南水北調工程實施之后,命運的指針將他們的人生指向了另一地方。
移民一直被視為政治中的“政治”,南水北調移民工程的進度快慢,甚至可以左右北京市民何時喝上一口丹江口水庫的清水。
盡管過程艱難,但畢竟已經開始。這一方面取決于移民政策的人性化,一方面取決于移民群體服從于大局的思想意識。
丹江口庫區(qū),半個世紀,兩次大遷徙,不一樣的歷程,折射中國移民由粗放到細化、由野蠻到文明的進化路徑。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