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雖然南水北調西線工程2010年尚未開工,但西南大旱已令該工程在業內備受爭議。
中國水利水電科研院專家劉樹坤稱,西南這次出現百年難遇的干旱,應該對水文資料重新修訂,對干旱出現頻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評估,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也應重新評估。
而國務院南水北調建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張野稱,從長遠來看,南水北調還是合理調配水資源。今年西南旱情比較特殊,只是一個短期的現象,與整個氣候狀況有關。
他還表示,就長江而言,每年從長江口流出的水量達9000多億立方米,而南水北調三線調水量不超過450億方,不超過長江水量的5%。因此從多年水量上來講,旱情不影響調水,也沒有長江上游無水可調的擔憂。
復旦大學資源環境專家戴星翼稱,“與其調水,不如節約用水”。他表示,中國應該學習以色列,大面積普及滴灌系統。如果搞滴灌系統的話,同樣的水灌溉面積可以大十幾倍。
公開資料顯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按2000年第一季度價格水平,第一、二期工程靜態投資合計為1110億元,調水90億m3;第三期工程投資額為1930億元。西線工程分為三期建設,第一期工程調水40億方,第二期調水50億方,第三期調水80億方。
2009年11月24日,水利部稱,根據中央政府批復,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取水范圍都在長江流域,不包括西南地區的雅魯藏布江、怒江和瀾滄江等河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