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漢江水補充北方用水,再以長江水補充漢江下游用水,作為南水北調中線下游配套工程之一,今天,引江濟漢工程開挖,四年后,這條現代最長人工運河將連通兩江,為湖北增添一條千噸級船舶的“黃金水道”。
上午11點,引江濟漢工程開工儀式在荊州李埠鎮的龍洲垸舉行。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張基堯、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副主任張野、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副省長田承忠等參加開工典禮。李鴻忠代表湖北省委省政府致辭,隨后,張基堯宣布: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張基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引江濟漢工程開工。”
禮炮齊鳴,鑼鼓喧天,上千名當地群眾和工程建設者見證了我國現代最長人工運河開工的歷史性時刻。引江濟漢工程進水口位于荊州市李埠鎮龍洲垸,兩江匯合點則在潛江高石碑鎮興隆河段。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后,每年將從漢江調水95億立方米,漢江中下游水環境容量損失達到26%,引江濟漢工程將有效緩解漢江中下游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壓力。
湖北南水北調建設管理局局長 郭志高:“引江濟漢工程一個,是重大的調水工程,也是水資源配置工程,第二個是結合通航工程,體現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北雙贏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四項治理工程之一,引江濟漢工程將在4年時間內,用67公里的渠道,連通長江、漢江兩大江。
記者 李芳:“我站的位置是荊州龍洲垸的民堤,那邊是長江,引江濟漢工程就是在這個民堤上開挖一個400多米的進水口,通過人工運河,把長江水引到漢江。”
湖北南水北調局引江濟漢工程建設管理處書記 王少國:“問:在民堤上開挖進水口會不會影響防洪?”
三峽大壩蓄水以后,大大提高了防洪能力,進水段的工程我們安排在一個枯水期完成,避開了汛期,對我們荊江大堤的防洪不會有影響。
對于引江濟漢這條巨龍來說,要穿越的不僅僅是荊江大堤,石橋河、高速公路、漢宜高鐵、長湖等各種建筑物都在考驗著我們的設計和施工人員。
記者 李芳:“這個是荊州的長湖,引江濟漢工程將在長湖中修建一條長3.5公里,底寬60米的渠道,形成“湖中渠”的美景。”
湖北南水北調局引江濟漢工程建設管理處高級工程師 萬輝:“在湖中開渠,在湖北省還是首次。”
攻克技術難點、創造沿江景點,建設者們不僅在湖北水利史上開天辟地,還將為沿江荊楚兒女架設一條可行千噸級船舶的“黃金水道”。工程竣工后,引江濟漢工程將如一道長虹,橫貫平原腹地。平均每年為漢江輸水31億立方米,補東荊河水量6億立方米。通過有效的水資源重新配置,為南水北調之后漢江中下游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改善提供保障。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