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5日
2009年,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要求,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緊密結合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實際,積極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概述
根據《條例》要求,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組織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進一步提高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深入學習和領會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最新要求,確保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順利有序展開。
(二)加強學習,提高水平。繼續組織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進行學習,不斷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的能力和素質,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要求,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三)完善機制,提高效率。加強與業務司的溝通協調,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制,完善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和完善依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研判機制,確保答復工作順利開展。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一)公開的主要內容
2009年,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動公開政府信息3053條,全文電子化率達100%。其中,法律法規規章類的信息3條,公共信息類的信息290條,建設進展類的信息2760條。
(二)公開的主要方式
1.門戶網站。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在門戶網站設立政府信息公開專欄,及時發布政府信息。通過門戶網站其他欄目(如:最新動態、前期工作、工程建設、投資計劃、經濟財務、生態環境、征地移民、招投標公告、監督管理、政策法規等),發布相關領域的最新信息。對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活動,在門戶網站開設專題欄目公開相關信息,如: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中線沙河渡槽工程開工等17個專題。
2.網絡聯動。利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契機,舉辦南水北調工程網絡展覽,促使有關單位建立門戶網站,形成了覆蓋工程沿線各省市辦事機構、移民機構和項目法人的南水北調系統網站群,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充分發揮網站群的作用,及時協調,加強溝通,實現了網絡資源共享、信息互補,為政府信息公開提供了有效載體。
3.新聞發布。多次組織中央和地方新聞媒體,就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征地移民、環保治污等方面工作的重要進展、重要活動、重要會議作出宣傳報道。2009年組織了中線興隆水利樞紐開工、河南鄭州段工程開工等集中宣傳報道12次。組織策劃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有關工程的成果報道,邀請辦領導接受中央新聞媒體的集中采訪。組織中央媒體記者赴工程現場集中報道,對工程建設、治污環保、征地移民等工作成果進行了全面展示。
三、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2009年,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19件,均通過電子郵件申請。以上申請,已按照《條例》有關規定及時予以答復。從申請的信息內容來看,法律法規規章類3件,工程規劃類3件,公共信息類6件,建設進展類7件。
四、收費及減免情況
2009年,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對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沒有收費。
五、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情況
2009年,未發生針對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有關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行政復議案,也未發生針對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有關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行政訴訟案。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在貫徹實踐《條例》的具體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進一步改進提高。如:在主動公開方面,公開的程序有待于進一步規范,公開形式的便民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在依申請公開方面,對于申請受理的范圍界定還不夠明確,運轉機制需要進一步優化。下一步,將著重加強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豐富公開內容。加大工程建設、環境保護、征地移民等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信息公開力度,推進工程招投標、開工項目、水質信息等群眾關心內容的信息公開。
(二)進一步擴展公開渠道。進一步加強門戶網站的建設和管理,根據需求及時豐富網站專題專欄,充分發揮門戶網站政策宣傳、普及知識、便民利民的作用。廣泛利用新聞通氣會、南水北調簡報及中國南水北調報等多種渠道,加大信息公開力度。
(三)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健全政府信息公開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對每一個環節嚴格把關、責任到人,進一步提高公開工作效率,切實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