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行業概況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是建設施工和維護所必需的裝備,其標準化工作對口ISO/TC195(我國是ISO/TC195的P成員國),具體包括基礎施工設備(樁工機械)、混凝土機械、道路施工與養護設備、骨料加工機械設備、鋼筋加工設備和模板、裝修和維護用設備、高處作業吊籃和擦窗機、混凝土制品機械、其它施工中常用的機械與設備等。
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屬于建設工程機械行業。我國建設工程機械行業的年銷售額,1997年為330億人民幣,2007年可突破2000億人民幣,增長十分迅猛,但只相當于世界最大的建設工程機械制造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2006年的銷售額(260.26億美元)。我國建設工程機械行業的出口額在2006年首次超過進口額,2007年的出口額達到78.50億美元,超過進口額47.70億美元。
我國有7家企業進入2006年世界建設工程機械50強。其中徐工集團排名第14位,當年銷售額25.48億美元,位居國內首位。
綜合來看,我國建設工程機械行業的產銷量已居世界前列,出口量也不斷增長,一些機種的整體水平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我國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產品的總體水平還較低,可靠性不高,安全、環保等指標較低,核心競爭能力還不夠強。
2 國內外現有標準的分析
2.1國內外標準資料收集
(1)國際和國外標準:查找了ISO/TC195、歐洲(EN)、美國(ANSI)、日本(JIS)、德國(DIN)、法國(NF)、英國(BS)、日本建設機械協會(JCMAS)和俄羅斯(GOST)、加拿大(CAN)、澳大利亞(AS)等標準,總計收集到362項,將等同采用的標準合并后剩余238項。
其中ISO/TC195標準共計25項,包括正式發布的標準16項,技術文件1項,正在制訂的8項。ISO/TC195成立較晚(1996年),標準數量較少,但近年的增長比較迅速。
此外,收集到國際國外可供參考的其他標準86項。
(2)國內標準:查找了國家標準(GB)、機械行業(JB)、建設行業(JG、CJ)、交通行業(JT)、水利行業(SL)、汽車行業(QC)和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SN)等標準,總計收集到237項。
2.2國內外標準對比分析
(1)安全標準(含設計、制造、使用和維護安全要求)。國際國外安全標準最多(100多項),占40%以上。說明國際標準和國外標準都將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而我國安全標準過少,只有4項,因此需要特別加強。安全、環保等要求容易構成技術壁壘。
(2)基礎類標準(含術語、定義、分類、規格等)。
國際國外基礎類標準約占36%。我國基礎類標準占12%,也需要加強。
(3)方法類標準。國際國外方法類標準約占17%,我國的方法類標準占15%。
(4)產品類標準。國際國外產品類標準只占約7%,很多國家的產品標準為零。我國產品類標準最多,占54%。絕大多數在生產的產品,都有產品標準。
(5)我國通用要求類標準較多,占17%。其中,鑄造、裝配、切削加工、涂漆等通用技術條件為15項,這些標準應當逐步取消,轉為企業標準;建筑機械與設備高強度緊固件為25項。隨著有關專業標準化工作的完善,這些標準應當逐步取消。
(6)我國通用零部件標準占4%。其中包含了一些通用零部件,如回轉支承、焊接滑輪、座椅等。隨著我國基礎零部件行業的發展,這些標準應當逐步縮減。
(7)國際和國外標準的總體數量不是很多。
(8)國際國外標準均沒有型號代號的規定,而我國則一般均有此類規定,且比較詳盡。
(9)國際國外產品標準,是以設計、制造、使用和維護的安全要求為重點。而我國的產品標準,對術語、分類、代號、技術要求、可靠性要求、性能試驗方法、可靠性試驗方法、出廠檢驗、型式檢驗、交接檢驗等均予以規定。
(10)國際國外標準通常對一些通用的性能指標或涉及到安全、環保的指標,規定試驗、測試方法,而極少規定整機的試驗測試方法;即使對整機試驗測試有規定,也是突出重點,而不像我國標準,對每一類產品均從材料、零件到整機,從外觀、性能到可靠性,從出廠檢驗、型式檢驗到交接檢驗等均予以規定。
(11)國際國外標準一般不規定產品的使用性能參數指標,而我國的產品標準則以此類規定為主,因此兩者在這方面沒有可比性。在安全、環保、衛生指標方面,我國標準一般都比較落后、簡略。
2.3國內標準存在的其它問題
(1)采標率過低。只有11項標準采用了ISO或國外先進標準,只占4.6%。
(2)標齡過長。2001年以后發布的標準只有44項(大多為國家標準),僅占18.6%。
(3)標準交叉管理和重復制訂的情況比較嚴重。機械行業、建設行業、交通行業、汽車行業在道路施工與養護設備、混凝土機械方面各自發布了多個標準,有的甚至在國家標準發布之后,還重復制訂內容基本一致的行業標準。
(4)可能存在的沖突。本專業在手持的混凝土機械、裝修和維護用設備方面,與全國電動工具標委會可能沖突,如混凝土振動器、磨光機等。在使用汽車底盤的混凝土機械、道路施工與養護設備等方面,可能與全國汽車標委會沖突,如混凝土攪拌輸送車、混凝土泵車、轉運車等。在骨料加工機械方面,與全國礦山機械標委會可能沖突,如破碎機、篩分機等。
2.4技術發展趨勢與標準化
(1)智能化。
1990年以來,國外建設工程機械在電子控制技術、液壓控制系統、自動操縱、可視化駕駛、精確定位與作業、故障診斷與監控系統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開發出一系列產品。ISO/TC127(土方機械)、JCMAS都發布了或正在制定智能化標準。
(2)節能減排。推行節能減排、回收再利用,是國際的熱點,也是我國的國策。JCMAS有履帶式建設廢品再利用機械術語、履帶式建設廢品再利用機械規格、建設機械減低環境負擔的技術指南等標準;在道路施工與養護設備方面,有瀝青路面熱再生、瀝青混合料熱再生、瀝青混合料再生修補、路面冷再生設備;在骨料加工設備方面,有廢舊固體物料破碎再利用設備。
使用預拌砂漿,是發達國家通行的做法,我國目前也正在推行。預拌砂漿的制備、攪拌、運輸、噴涂、澆注用機械設備,都屬于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中的混凝土機械。
(3)安全與衛生。以人為本,確保生命安全和健康,是永恒不變的主題,因此與安全有關的標準、設備和裝置的制訂、研發和應用倍受各國重視。
2.5進出口市場與標準化
(1)我國建設工程機械2006年出口額首次超過進口,2007年出口要大大超過進口,出口增長迅猛。但出口數量增長的幅度與金額增長的幅度不成比例,說明小型產品出口較多或單件產品的價值較低。
(2)各出口企業非常重視國際國外標準,積極翻譯EN標準,研究歐盟的機械指令,進行有關認證。說明我國缺乏先進標準,應當盡快轉化國際和國外先進標準。
(3)國內產品遇到的技術壁壘,主要是安全細節、排放和噪聲等問題。
(4)由于我國標準在安全、節能、環保和人機工程等方面的要求較少,指標較低,一些低劣的國外產品和二手機進入國內。
2.6我國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標準化工作的措施
(1)審查分析現有的國標、行標,注重國標和行標的分工、搭配和協調,注重標準的有效性、配套性,減少重復標準。對于存在矛盾,重復、交叉等問題的標準,應列入制修訂計劃。
(2)以安全、術語標準為重點,建立標準體系,安排標準項目。
(3)努力將創新技術形成標準,抓好回收(翻新)再利用、節能環保和智能化標準的制訂。
(4)適當減少產品標準,將產品標準逐步轉移到企業標準中。抓好重要的、影響大的產品標準。此外,產品標準也要加大安全和使用的內容。
(5)緊密跟蹤和研究ISO/TC195和EN標準。EN在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方面的標準較完善,安全標準尤其多。而ISO/TC195成立較晚,標準數量較少,且有相當數量的標準是轉化EN的。
根據ISO/TC195目前的情況,原則上應當將其標準100%轉化成我國國家標準,且應采取等同或等效(修改采用)的方式進行轉化。
根據EN相關標準目前的情況,原則上應盡量將其轉化成我國國家標準。但考慮到引用標準的問題和其他情況,非等效轉化的方式會更多一些。
注意研究其他國外先進標準,對于適合我國情況的,也應進行轉化。
3 我國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標準體系的構建
3.1構建的基本原則與指導思想
標準體系框架的確立應當建立在對國內外技術發展和標準化情況對比分析的基礎之上,結合我國的現有標準和實際需求,積極優先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使體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具體做到:協調統一,層次合理,系統配套;分類科學,重點突出,方便使用;保障安全,提高水平,促進出口。
3.2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標準體系的結構
根據上述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按產品、類別、層次和級別進行標準體系的搭建。
3.2.1按產品分為8類,具體如下:
(1)基礎施工設備(樁工機械),包括樁架、打樁設備、地下連續墻設備、鉆孔成樁設備、地基夯實設備和基礎錨固設備。
(2)混凝土機械,包括混凝土和灰漿制備、輸送(運輸)、澆筑和搗實的機械和設備。
(3)道路施工與養護設備,包括穩定土制備用機械設備、瀝青粘合劑制備用機械設備、瀝青混合料制備用機械設備、瀝青混凝土攤鋪機、混凝土攤鋪機、道路精細作業用機械設備、路面清理機械、雜草清理機械設備、冬季道路養護用機械設備、道路維護用機械設備、筑路用物料撒布機械設備等。
(4)骨料加工機械設備,包括骨料(石子或固體廢料等)篩分、破碎、清洗用的機械設備。
(5)鋼筋加工設備和模板,包括鋼筋調直、切斷、彎曲機械以及鋼筋網成型設備、鋼筋連接設備、預應力設備和模板。
(6)高處作業吊籃和擦窗機。
(7)混凝土制品機械。
(8)裝修維護用設備和施工工作中常用其它機械與設備,包括壁紙準備裝置、油漆機械、地板施工機械、防潮機械、現場清理設備和固定工具,施工現場用的發電機械、熱能設備、空壓機,手持電、氣、液動錘,鉆機、鋸、爆破器和破碎機,焊接連接設備,泵及附件,測量及檢查設備。
重點機種為基礎施工設備、混凝土機械和道路施工與養護設備。
3.2.2按標準的類別分為基礎、安全、方法、產品4類,并以安全、基礎為重點,其次為方法,而產品標準應適當縮減。產品標準中,以用量大、影響大的產品為重點。產品標準的內容也要側重于安全和使用。
3.2.3按標準的層次分為3層,具體如下:
(1)第一層:本專業的共性基礎通用標準。
(2)第二層:8類機種各自共性基礎標準和其他通用標準。
(3)第三層:8類機種再細分成小類或具體產品的共性基礎、通用標準和個性標準,解決特性問題。
3.2.4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進行規劃和統籌安排,做到協調配套。對基礎性、安全性、方法性標準和重要的產品標準,一般按國家標準安排,其他標準按行業標準安排。
3.3標準體系明細表分析
(1)新標準體系共計列出264項標準,比原有標準增加了27項。
(2)產品標準的數量雖然仍居于首位,但數量和所占比例均比原來減少。產品標準數量較多的原因有2個:一是我國習慣制定和使用產品標準,過去的產品標準過多,新申報和立項的產品標準也占多數,暫時無法取消; 二是過去的一個產品分術語、技術條件、試驗方法等并列的標準很多,現在要合為一個,仍將其劃分為產品標準。
產品標準的數量還需進一步降低,但應逐步實行,不能一步到位。
(3)安全標準由原來的4項提高到40多項。
(4)基礎類標準占25%,高于原來的12%。
(5)采用ISO或國外先進標準的數量由原來的11項提高到100多項。
(6)行標占45%,國標占55%。強制標準占20%,推薦標準占80%。
3.4今后幾年計劃制修訂標準項目分析
(1)計劃制修訂項目總計183項,占總數量的69%。
(2)產品類標準36%、基礎類32%、安全類22%、方法類8%,構成更加合理。其中安全標準達到了34項。
(3)采用ISO或國外先進標準100多項,占60%多。
(4)制定項目70%,修訂30%。國標75%,行標25%。強制標準25%,推薦標準75%。
(5)已下達計劃的項目數為40項,其中國標34項,行標6項。計劃申報的項目為143項,其中國標90多項,行標40多項。
(6)安排智能化標準4項,其中通用性標準1項;道路施工機械方面基礎性標準3項;減低環境負擔標準1項,電磁兼容性標準1項;路面再生設備標準7項;廢舊固體物料破碎設備標準2項;履帶式建設廢物再生利用機械標準2項;預拌砂漿設備標準3項。
(7)本計劃項目實施后,到2010年,本專業基礎標準可以和國際接軌,安全等重要標準基本達到國際水平。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