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物流觀念形成以前,包裝被看成是生產的終點,是屬于生產領域的活動。包裝的設計往往主要從生產終結的要求出發,因而常常不能滿足流通的要求。當現代物流的理論完善后,包裝被納入物流系統之中。可以說,這是我國包裝業的一大進步。但在當前各種現代物流理論研討會、物流技術展覽會等盛況空前的形勢下,物流包裝好像一只“丑小鴨”,人們的目光和關注很少落在它的身上,對包裝的認識也依然停留在傳統物流的層面上。與倉儲、運輸、配送等形成鮮明的對比,包裝成為現代物流概念中一筆帶過的詞匯。因此,發展包裝產業已成為現代物流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我國包裝工業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著力推進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狠抓經濟增長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的轉變,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成績斐然與問題并存的2007
著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積極采取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的辦法,更新、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設備,不斷增加產品種類,提升質量,降低成本,促進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同時,根據市場狀況和資源緊缺程度,重新規劃,合理布局。
著力科技創新,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為提高我國包裝工業的整體水平,針對我國研發基礎薄弱,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優質原料主要依賴進口的狀況,不斷加大科技研發的力度,通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研發機制,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辦法,獲得一批科技創新成果。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提升我國包裝行業的整體水平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著力改善包裝產品的質量,提高我國包裝行業的聲譽。隨著人民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工業、物流、服務產業的發展,以及競爭日益劇烈的進出口貿易環境,包裝產品的質量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堅持標準化工作為推動包裝行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技術支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技術措施,為加快自主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搭建平臺,為促進國際貿易創造條件,探索標準化工作多元化投入的方式,使企業逐步成為標準化工作的主導者、投資者和受益者。針對一些國家搞所謂“綠色壁壘”的貿易保護主義,及時采取發展綠色包裝的應對措施,通過科技創新,解決了托盤等物流包裝產品存在的問題,保障了包裝產品的外貿出口。
雖然,我國包裝工業取得了較好成績,但應該清楚地看到,一些比較嚴重的、深層次的問題依然存在。
首先,包裝制品在生產中資源、能源消耗量巨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人口基數龐大,資源的消耗數量驚人。
其次,包裝材料物理機械性能差等問題導致物質資源浪費嚴重。由于我國制造的瓦楞紙板所用材料中草漿的比例較大,物理機械性能相對較差。因此,在我國生產的瓦楞紙箱中85%以上都使用5層和7層瓦楞紙板。而在歐美日等經濟發達國家,瓦楞紙板多以木漿為原料,物理機械性能較好,這些國家生產的瓦楞紙箱89%都使用三層瓦楞紙板。如果以每年同樣生產200億平方米的紙箱(我國目前年產紙箱200億平方米左右)來做比較,我國需要用1.1億噸瓦楞紙板,而發達國家只用O.66億噸,我國浪費的瓦楞紙板將近0.44億噸。
再次,創新能力不足。工業新產品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比例的高低是衡量一個產業創新能力大小的指標,比例數值越大,說明創新能力越強。據中國包裝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新產品產值當年包裝工業總產值4.05%。2006年新產品產值當年包裝工業總產值4.12%。可見,我國包裝工業的創新能力不足。
最后,包裝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建設滯后。在包裝立法方面,歐洲國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在我國,涉及包裝內容的法律法規非常少,包裝法律、法規制訂困難、執行不力已經成為不爭事實。我國從二十世紀90年代左右就開始準備制定《包裝法》,然而至今十幾年過去了,這項法律仍在審議中,未能正式出臺。
2008:多方努力謀成績包裝產品是一種使用范圍廣、用量大、耗材多、生命周期短、高廢棄而且廢棄物本身再生利用價值高的產品。因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減量化”。我國的包裝產品由于技術水平不高、設備比較落后,材料質量上不去,大多壁厚,用材量大,消耗的資源多。要通過技術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逐步改變“厚、粗、笨”的狀況。
2.包裝廢棄物的“資源化”。明確將包裝廢棄物回收再造產業納入包裝產業體系,既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也是體現包裝行業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責任與貢獻。
3.增強包裝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切實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機制,避免孤軍作戰、勢單力薄的不利狀況。增強我國包裝行業的科技創新意識,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4.加快我國技術標準體系的建立,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健全和完善認證制度,推進我國出口包裝與國際化接軌。或采用變通戰術,通過合資、并購等手段,進行企業的跨國經營,利用外商的技術、生產標準、品牌和營銷渠道,繞開技術壁壘。同時,發揮駐外經商機構、經貿研究機構和信息交流機構的優勢,定期收集、整理、發布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最新動態。對我國商品包裝的順利出口起到實實在在的指導作用。
在物流包裝上,根據每箱的貨品數量去決定包裝外箱正確的尺寸,可以節省運輸費。包裝箱的厚度也非常重要。因為包裝要有利于貨物適合地存放在貨倉的貨架上。每個買家都會對每箱重量有控制。外國的勞工法例規定得很清楚,不讓工人提取超過一定重量的貨物,以避免過重貨物使人體受到傷害。包裝箱材質還要足夠強硬,保證不會在運輸途中破開,否則會引致大量換箱的情況。
5.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增強我國包裝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目前,我國從規模上已是世界包裝大國,但包裝業的國際競爭能力還很弱。因此加大開放的力度,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將是明年包裝行業的一大動作。
6.包裝傳統產業模式將有所改變。新型包裝的出現,導致新型銷售業態的出現。過去中國的乳品企業只采用在自己所處的城市實行配送上門的銷售方式,而無法延伸其液態奶的市場。現在隨著新型包裝的出現,離核心市場較遠的伊利、蒙牛等乳品企業則有了與光明等老牌乳品企業同臺競爭的機會與條件,消費者、尤其是小城市消費者也可以很方便地隨時購買和儲存乳制品。
乳品行業是包裝傳統產業模式改變重要性的一個鮮明例證,對于鮮肉行業也是如此。今天消費者可以在超市購買“雙匯”、“福成”等擁有規范和清潔包裝的冷鮮肉,禽肉也有適合的保鮮包裝。過去,中國的肉類生產銷售則是由本地肉聯廠在當地進行,大多在無包裝和保護狀態下由卡車、三輪車甚至自行車運送到當地的農貿市場,禽類更是長期以活禽交易為主。這樣的流通方式,不僅無法保證肉類的衛生和品質,私宰私賣現象也難以杜絕。在人類不斷面對禽流感、口蹄疫及瘋牛病等威脅之際,這類產品在規范和良好的包裝狀態下引入市場,才能給人購買的信心,使肉、禽產業免遭重創。
改變傳統產業模式,或許在包裝或冷鏈方面的成本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產品形象得到了提升,也跟上了流通形式發生的變革步伐,因此銷售量的增加將是顯而易見的———企業的規模化生產不但抵消了這部分成本,還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便利,甚至為產業發展帶來了質的飛躍。
7.食品工業產品的包裝將有更大的發展。食品包裝雖然不能決定食品內在質量,但良好的包裝可以保證和延長食品的質量和生命,延長食品的貨架期,方便攜帶、運輸。
2008年,隨著消費者對微波食品、休閑食品及冷凍食品等方便食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將會直接帶動相關食品包裝的需求,食品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為包裝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同時,多種高附加值的新型技術亦得到大的發展,如冷殺菌技術及活性包裝技術等。
8.包裝機械設備水平將有較高提升。我國包裝中小企業主要還是使用國內設備。當然,不可否認我國有很多包裝技術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但多數處在中低檔地位。事實上,行業要發展技術領先才是關鍵。技術包含機械設備本身、材料、工藝等多方面的內容。在環保和節能的大形勢下,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技術上的優勢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9.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綠色包裝產業。發展循環經濟既是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又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的最有效措施。走“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發展道路,可有效利用資源、保護資源,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可以預見,2008年我國包裝業將更加健康有序發展。企業資產重組,現代企業制度將加快進行;通過進口中高檔包裝原輔材料和高檔機械設備,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以進一步降低產品資源消耗及減少污染消耗、優化結構、改善品種,并提高產品質量。立足科技創新,加大自主創新力度;逐步推行“大強小專”的生產經營模式,形成“差異化”市場競爭體系;重視綠色包裝,杜絕污染和重視環境保護將成為中國包裝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