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裝載機在施工過程中,動臂逐漸自動下沉,且隨著油溫的升高,下沉量越來越大。根據經驗,造成該故障的原因應該在動臂缸或工作裝置分配閥上。于是,啟動發動機后,讓裝載機動臂升到最高位置,用起重機將動臂吊住并保持在最高的位置。把動臂操縱桿扳至中立位置后,將發動機熄火,然后分別拆下兩個動臂缸小腔的油管放入油盆中,再啟動發動機,扳動動臂操縱桿至上升位置,適當提高發動機的轉速,這時我們清楚地看到左側動臂缸小腔油管有大量油液流出,而右側動臂缸小腔的油管幾乎沒有油液流出。這說明動臂下沉是左側動臂缸內漏造成的。發動機熄火后,小心地拆下左側動臂缸總成,清洗并分解。當拔出活塞桿總成時,發現活塞大腔端的Y形密封圈硬化且在油封唇口處有一層已脫落。清洗并更換全部密封件,裝復后試機時,動臂自沉現象稍有好轉,但仍未徹底清除。 經檢查,該液壓缸的小腔還有回油現象。很明顯,這是油封沒有裝好。于是再次拆卸分解,果然發現大腔油封的唇口處切掉了約4mm長的一段,不能使大腔形成完全的密封,動臂提升時總有一小部分壓力油從此處泄入小腔;在中位時,由于動臂自重和鏟斗及物料的重量,動臂缸的大腔還存在一定的壓力,油液從此處泄漏到了小腔,造成動臂自動下沉。
再次更換油封,裝復后試機,動臂自動下沉現象仍未徹底消除,這說明第二次更換的油封仍然沒有裝配好。一般情況下這種結構的液壓缸裝配前,只要把缸筒內部導向套部位的銹跡和毛剌清除干凈,裝配起來比較順利,質量也易保證。為檢查多次裝配失誤的原因,再次進行解體。先在活塞桿耳環上刻下與缸筒位置相對應的記號,再進行分解,緩慢拔出活塞桿總成后,發現大腔油封損壞的尺寸和形狀與上次的一模一樣。對準刻下的記號,觀察油封損壞部位與缸筒對應的位置關系,發現這個部位與液壓缸小腔進油口的位置是在一條直線上,這說明在這條線上缸筒的某個部位有損壞油封的毛剌,使油封在裝配中被刮壞。檢查缸筒,內壁光滑無損,沒有異?,F象??磥硇∏贿M油口損壞的可能性比較大,手摸有刮手感覺。修磨此油孔后,把孔口的倒角修磨圓滑,清洗干凈后,更換損壞的油封,重新裝配,當大腔Y形密封圈通過小腔的進油口時,用一個平口螺絲刀小心地抵住向外漲開的油封唇口,使其順利通過油孔。裝復后試機,動臂自動下沉現象消失。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