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我國第一臺萬米大陸科學鉆探鉆機竣工儀式在四川省廣漢市舉行。該鉆探裝備是我國深部探測計劃自主能力建設的重要突破,為我國“入地”計劃的實施提供了新的技術平臺,標志著我國深部大陸科學鉆探裝備實現了全套設備的國產化。
該鉆機由國家深部探測專項資助,吉林大學建工學院設計,四川宏華集團公司生產制造。整套鉆機高60米,重1000噸,占地約1萬平方米,計劃2012年初運抵大慶,與國際大陸科學鉆探計劃聯合實施松遼盆地科學鉆探2井工程,計劃鉆進6600米,獲取松遼盆地白堊系地層的完整巖心,以期獲得白堊紀時期亞洲東部高分辨率氣候環境變化記錄。
大陸科學鉆探是我國第一個大陸科學鉆探工程,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之一。項目總投資1.76億元,其中國家安排投資1.3億元。
我國大陸科學鉆探在汲取世界各國科學鉆探先進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發明創造并成功應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與新器具,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新型科學鉆探技術體系,能夠在堅硬的結晶巖中施工5000米并連續鉆井取心。由于該鉆機在深部鉆探全液壓鉆機整機設計理論、裝備制造及配套鉆具研制、數字化設計、智能化與自動化鉆進裝備等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而且具有運行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抗高溫的特點,成為深部探測和大陸科學鉆探的“利器”。
實施深部大陸科學鉆探對鉆機裝備的要求很高。目前,我國深部石油鉆機由于其轉速低,鉆進工藝簡單,取心鉆探效率低,鉆探成本高,不適合深部大陸科學鉆探連續取心鉆進施工的要求。此次深部大陸科學鉆探裝備研制成功,實現了全套設備的國產化,是我國深部探測計劃自主能力建設的重要突破,為后續國家地殼探測工程的全面實施,探求地球深部奧秘提供了高技術手段。
據悉,科學鉆探是獲取地球深部物質和了解地球內部信息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是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能源、環境等重大問題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術手段,被譽為人類的“入地望遠鏡”和地球內部物質的“采樣器”。
我國大陸科學鉆探是繼前蘇聯和德國之后第三個超過5000米的科學深鉆。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