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零部件的制約是令工程機械企業最頭疼的問題之一,然而,在這個問題的籠罩下,人們往往忽視了還有一個對企業成本影響很大的方面———原料的價格。裝載機、起重機、叉車、旋挖鉆機……這些分屬不同種類的工程機械產品對鋼材、橡膠等原料的需求量非常大,原料在這些產品成本中所占比例都較高。
雖說工程機械行業已經進入季節性淡季,產品銷售的最高峰也已過去,但這并不意味著企業對原料的需求量將減少。特別是到年底,部分單位為來年施工購買產品,這也將釋放一部分購買力。
2009年來,鋼鐵、橡膠、煤炭等原料價格波折起伏,如何在價格的相對低點購進原料產品,是企業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d
工程機械給人最顯著的印象就是鋼鐵的質感。誠然,鋼材是構成產品成本非常重要的一環,任何工程機械產品,其80%以上的重量都是由鋼鐵形成的。經歷了2008年鋼材價格的大漲大跌之后,2009年,鋼材價格似乎仍未回到穩定狀態。自今年5月份以來,鋼材價格持續攀高,除了上周5個交易日,西本新干線鋼材指數從4050元/噸跌到了3770元/噸,波動幅度達到了280元/噸之外,少見回調態勢。截至兩周前,國內鋼價已連漲了16周。對此,業界人士普遍認為,鋼價走勢逆轉的可能性很小。鋼材價格的波動增加了企業控制產品成本的難度。特別是對于裝載機、壓路機這樣的微利產品來說,其價格幾乎就是鋼材價格的小幅上浮,在價格低點儲備鋼材,是企業實現盈利的關鍵之一。去年,龍工正是在相對低點儲備了一批鋼材,使公司取得了一定成本優勢,從而占據了市場先機。
企業不可能一次性購入足夠幾年使用的鋼材,這就促使他們必須像在股市中做短線交易一樣,緊盯鋼材價格走勢,爭取能夠在相對低點買入鋼材,從而將成本控制在預期范圍內。
橡膠周期起伏中穩健增長
從原料構成來看,在工程機械產品上使用第二多的是橡膠制品,駕駛室內的操作設備、橡膠履帶、密封結構……這些部分都與橡膠密不可分。雖說這些產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配套件企業生產,然后由主機企業采購而來。但配套件企業的價格相對較為靈活,其價格會跟隨橡膠材料價格的浮動而浮動,成本壓力最終還是攤給了主機企業。
雖說橡膠制品的使用量在工程機械產品上并不多,但其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附加值要高于鋼材,而且是決定產品舒適度和密封效果的關鍵。因此,橡膠價格的走勢也是業內企業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受到經濟刺激政策、汽車行業總量走強、收儲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橡膠制品的價格總體呈現上漲趨勢。特別是作為橡膠主產地的東南亞各國的一系列減產和出口調控措施,更是導致了橡膠價格的不斷攀升。通過分析ru0911(今年11月交割的天然橡膠期貨)指數,可以看出,今年4月份以來,橡膠價格在今年7月底、8月初達到高點,每噸價格超過1.68萬元,比4月份的最低點高出3000元左右。然而,從ru0911的曲線上也不難看出,近5個月來,這條看起來穩健上升的價格曲線也經歷了5次起伏,除去一次波動幅度大約為500元以外,其余4次波動幅度都超過1000元。
今年橡膠價格一直在這種跌宕起伏中緩慢上升,估計這種態勢仍將繼續。對于工程機械企業,特別是以橡膠為主要生產原料的配套件企業,橡膠價格間隔變動的周期性相對較為明顯,抓住機會尋求相對低點是企業控制成本的關鍵。對于主機企業,與配套件企業之間的價格博弈也變得愈加微妙。
煤炭經濟大環境影響顯著
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電能和熱能,鋼材、橡膠等生產過程中也需要大量熱能,提供這些能量要靠燃燒煤炭。雖然這兩個原因與工程機械產品的生產過程似乎沒有直接聯系,但由于其與工程機械生產過程密切相關,所以,在幾乎所有機構統計工程機械原料時,無一例外地將煤炭及焦炭也列在其中。
一般來說,煤炭行業周期一般滯后于經濟周期1年左右。受到宏觀經濟影響及產能過剩問題困擾,早在去年年底,業內人士就普遍預測,今年的煤炭價格走勢將呈現慣性下跌態勢,至少會跌至2007年年底的水平。倘若經濟遲遲未見回暖,則煤價低迷態勢或將延續至2010年。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由于受到國際市場原油和煤炭價格雙雙走低的影響,國內煤炭市場價格持續小幅陰跌;4、5月份,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小幅走高,國內產煤大省紛紛限產保價,同時煤炭流通中間商對未來幾個月煤炭市場價格預期看好,開始陸續進入市場囤煤,市場煤價由連續陰跌轉為小幅緩慢回升。6月份,煤價穩中又有小幅回落。以秦皇島煤炭價格行情為例,發熱量5500大卡/千克和發熱量5800大卡/千克以上的山西優混煤和大同優混煤在秦皇島港的平倉參考價格在6月下旬和7月初分別穩定在570元/噸和605元/噸,與5月份噸煤價格相比,每噸下降了15~25元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工程機械所屬的裝備制造業并非煤炭消費的主戰場,絕大多數煤炭成本已經在鋼材、橡膠等材料供給環節以及電力成本等方面計算過一次,而且電力價格相對較為穩定,所以,除去已經計算過的部分,煤炭價格的變動對企業的直接影響較小。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