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鐵礦石巨頭力拓與日本新日鐵達成“2009年度鐵礦石談判”的首發價后,寶鋼展現了慣有的沉默。
中國鋼企現在面臨選擇:是堅持再談判或是放棄走現貨。無論哪種選擇,中方都將面臨長期協議礦石談判機制進一步瓦解的挑戰。
現在,中國鋼企仍在期待寶鋼利用需求疲弱的有利局勢,洗刷五度敗北的戰績。
日本角色
今年,是寶鋼第6次代表中國鋼企參加國際鐵礦石談判,也是其第4次被日本奪走首發權。
5月26日,力拓與日本新日鐵公司達成一致,粉礦和塊礦價格分別比上一年度下降32.95%和44.47%。
根據慣例,這個“首發價格”將得到其他談判者的無條件接受。
幾天前,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曾稱,若日韓鋼企先達成的鐵礦石談判結果不符合中國的要求,中方會繼續進行談判。
按照此降幅,長協礦比現貨礦每噸還要高出7美元左右。中國進口大多為粉礦,降幅遠低于中方堅持的不少于40%的要求。
中鋼協是否會確認這一首發價令人關注。至截稿日,寶鋼表示,“寶鋼完全聽中鋼協的”,拒絕發表評論,而中鋼協則選擇沉默。
談判前夕,國內鋼企一度曾寄希望于日本談出更低降幅。相比中國,日本鋼企似乎面臨更大生產壓力。新日鐵的最大用戶豐田汽車,曾要求其將鋼材價格下降30%。但是,日本在鐵礦石談判上,向來非我方盟友。澳洲24個主要鐵礦商中,幾乎全部由日資參股,并在8大礦商中享有相當份額股權。
聯合金屬網高級分析師胡凱稱,這也日本是對中國能夠“談出更低價格”無信心的表現。“另外,日本鋼廠全部采用協議礦,穩定的供貨環境對他們更為重要”,“我的鋼鐵網”副總經理賈良群說。
機制存廢懸念
對于這樣的談判結果,成本較低的沙鋼等中國數家鋼廠均向本報表示非常失望,“以往規模購買,我們沒有話語權,今天供需失衡,仍然沒有話語權。”他們原以為此次寶鋼可利用外部環境,洗刷五度敗北的戰績。
可以預料,由于協議礦價高于現貨礦,現貨礦也存在應聲上漲的隱患。
自去年開始,鐵礦石談判規則已被打破,寶鋼和主要鋼廠都在使用進口現貨礦,鐵礦石協議價的意義已經發生改變。
如果按此前中鋼協表明的態度,“日韓鋼企先達成的鐵礦石談判結果不符合中國要求,中方會繼續進行談判”,這將意味鐵礦石長期協議定價機制終結。去年,兩拓已率先破壞規則,在淡水河谷確立首發價65%后,兩拓再談海運費補貼,在中國謀求到了96.5%的漲幅。
在力拓宣布與日本達成協議的當天,韓國浦項制鐵和巴西淡水河谷相繼作出回應。
5月26日,韓國浦項鋼鐵向外界表明態度:“年度鐵礦石談判尚未結束。”此前,浦項鋼鐵曾要求供應商的降價幅度為50%。
供應商巴西淡水河谷業已向中方施壓,透露可能會棄守長協,將走現貨礦的信息。淡水河谷的籌碼是,“我們依靠現貨市場的銷售來存活是輕而易舉的”。
中鋼協人士透露,中國的鐵礦石庫存還有1億噸,足以維持三個月的生產,這將帶來進一步的談判空間。
三輪之挫
業內人士稱,與此前的五度敗北相比,寶鋼在今年代表中國鋼企的談判表現并未好轉。
去年12月底,第一輪鐵礦石談判,當時正值市場價格暴跌超過50%。寶鋼預期樂觀,遂向對手提出,“新財年合同從1月1日起執行”。但這一提議并未被日韓鋼廠認可,最終,新財年執行合同依然按慣例。
1月19日,寶鋼展開第二輪談判的關鍵時期。這一天,其又蹊蹺地宣布調高3月份鋼材出廠價格。國內其他鋼廠也相繼跟進。但此后幾個月,寶鋼又相繼降低了產品出廠價格。漲價的舉動,終是授人以柄,自行攪局。
在第二輪談判中,寶鋼向三大供應商提出,“半年調整一次合同量和合同價格”的建議,未有下文。
據稱,對手不滿意中方開出的降價條件,談判甚至幾度終止。
業內分析人士稱,寶鋼這兩輪的動作表現得“很不專業,不符合規則”。新年度的長協礦本來應4月開始,而寶鋼預期樂觀,要求自1月1日開始,在一開始就自行破壞規則,關鍵時期的漲價更是莫名其妙,而半年調整合同量或合同價也是在授人以柄。
3月30日,寶鋼代表啟動第三輪談判。在博弈的重要關口,中方展現出強大陣容。并對外宣稱,“談判不設底價線,越低越好”,“不放棄首發權的爭奪”,“中方將談出自己滿意的價格”等。
除了寶鋼等16家鋼企組成的談判團隊外,為了掌握更大的主動權,包括主要鋼企負責人、專家學者、市場調研方等各行業資深人士都參與談判前期調研。新組成的談判團花費很大心思,進行專業部署,比如瓦解對方陣營、以量定價擊破對方拖延策略、規范國內行業市場等。
中鋼協確實在今年的談判中,代表寶鋼展現出強硬的態度。為了營造有利的局面,中鋼協展開三點步驟:進一步規范鐵礦石進口秩序;推動國內鋼鐵業的重組;幫助工信部傳達,要求銀行對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大生產的鋼鐵企業減少或停止貸款。“這三點由于牽涉各方利益,都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徐向春稱。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