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發展改革委近期下發通知,就全省再制造產業發展狀況進行摸底調查。
再制造業通過高技術,對廢舊產品進行修復改造實現同效或同類的再次利用,進行批量化生產。從工業體系看,所關聯產業鏈廣闊,產品可從上億美元到幾元之間。
制造業在整個江蘇工業體系中占達85%左右。“再制造產業是工業結構調整中的一個重要抓手,從江蘇現有的實踐看,相對其他省份更加重要”,省發改委資環處官員向本報表示。
“一個較大的舊輪胎,通過再制造工藝,可以用在一些經常在泥地作業的中小型農業機械上”,徐工集團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這就是再制造業的概念。
在這一過程中,相對生產一個新的輪胎,再制造能耗可節省約60%,節材70%,大氣污染物排放降低80%,由于節約了成本,產品價格通常在新產品的40-60%之間。2012年,全世界再制造產業銷售約2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占據60%以上,從業人員超過50萬人。
再制造產業作為循環經濟“再利用”的高級形式,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0年,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要求在這一產業形成規模效應推動轉型,并提出了多項扶持政策。
江蘇以制造業見長,幾乎涵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并在全國市場占有重要地位。上述省發改委官員認為,汽車制造、工程機械、醫療機械等產業江蘇面廣量大,再制造業發展空間相當廣闊。
再制造涉及江蘇工業體系的轉型。
“江蘇的制造業可謂領先全球,工業生產中的絕大多數產品都能找到,但問題是,除核心技術領域外,很多普通產品仍不得不依賴進口”,中國科學院常州中心主任、常州市政府副秘書長、中科大教授駱敏舟向本報記者表示。
《中國制造業報告》作者之一、南信大黨委書記李廉水表示, 對企業而言,科技創新并非一定要搶占空白,提升現有的技術朝國際水準努力也是轉型升級。
“我們有幾家原來從事廢舊物品回收的企業近幾年發展壯大,轉型進行再制造,問題是,產品被消費者接受的程度還很低”,張家港市發改委辦公室人士告訴記者,再制造產品的質量不一,“做得比較好的一家企業,主要原料是靠進口的舊機械。”
據江蘇多個地方發改委人士介紹,目前汽車、機械等產品的報廢回收管理等相關法規亟待修訂,更缺乏有效激勵企業的政策。
亦有省經信委官員向本報分析,當下科技創新政策仍傾向于一些已有市場定位的企業擴大規模,且更加偏愛國有大型企業。
“省里的一家國有外貿大企業,沒有工業制造業的底子,也搞轉型升級,用上億美元購買了國外的盾構機,就說進入了該產業,然后進行所謂的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竟然也獲得了中小企業的補貼。”
“盲目去追求高端技術轉化倒不如沉下心做好廢舊產品的回收利用,貢獻更多的環境容量”, 常州科教城的一位官員表示,這種效果不在當下。
7月3日,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消息,6月份工業經濟繼續平穩運行,但下行壓力加大,重點調度企業生產增速、產品訂單環比回落。八大工業行業重點產品價格持續下行,冶金、電子產品等低位增長。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