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造”越炒越熱,作為美國頭號貿易伙伴國,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是否將受到沖擊?對此,美國經濟學界紛紛表示,“美國制造”短時間還無法撼動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據波士頓咨詢集團的估計,在交通、計算機、合成金屬和機械等領域,到2020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10%到30%的商品將實現本土生產,可推動美國年度出口額增長200億美元到550億美元。盡管如此,美國制造業的“回流”還是理性的。以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卡特彼勒為例,雖然它宣布將在美國得克薩斯開設新的挖掘機制造工廠,但它同時也宣布將擴展在中國的研發活動。
《華爾街日報》稱,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仍然具有獨特的優勢。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工業組件供應鏈,且相對于人力成本更低廉的東南亞國家,中國的基礎設施條件無疑要優越得多。
與10年前相比,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明顯弱化,但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方面,中國還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目前,中國的數字化設備比例只占28%,日本的這一數據則為83%。但是,中國的增長速度卻遠遠超過相同發展階段的日本。目前中國正在推進的自動化革命,將極大地提升中國的勞動生產率。
當然,中國制造面臨的挑戰遠大于從前,成本不斷增長,美國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產品信心不足等對競爭力帶來了負擔。曾在麥肯錫咨詢公司任職超過17年的麥克·謝爾曼說,美國消費者對“中國制造”信心不足不是因為中國品牌推廣不夠,關鍵還是質量。《紐約時報》稱,相比美國制造,中國制造最需要提高的,就是創新。“要想從跟隨者變成超越者,創新必不可少,當然,對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個艱難的課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