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2年工程機械行業企業核心競爭力評估中名列前茅。短短9年的創業之后,三一重工能夠成為國內工程機械的骨干企業,與我們重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密不可分。
我認為定位企業核心競爭力時,應堅持“三做”評判標準,即“必須做、可以做、值得做”。具體一點說就是:行業的關鍵成功要素我們必須做,企業優勢資源所支持的要素我們可以做,與客戶突出需求密切相關的要素我們值得做。三一將自己的核心能力定位為“研發能力和服務能力”正是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
首先考慮行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三一重工曾組織十余人的隊伍,耗時半年,對進入世界經濟500強的卡特彼勒、小松、沃爾沃、迪爾、菲亞特等國際知名工程機械企業的成長歷程進行過系統研究,翻譯資料40多萬字。我們從中發現,產品的可靠性、先進性、經濟性、品牌影響力、售后服務是工程機械行業成功的關鍵要素。這些要素的保證需要企業從研發、采購、制造、營銷、服務等5個環節進行努力,但范圍太寬,還是不能定位出我們的核心能力。
其次考慮企業自身資源優勢。在剛進入工程機械領域時,三一考慮到自己在資金方面沒優勢,無法在制造環節中打造核心能力,在品牌和規模上更沒有優勢,因此也難以在采購環節中打造核心能力。我們惟一的優勢是人力資源豐富。中國擁有1800多萬機械產業從業人員,三一完全可以憑借自身的體制,將豐富的勞動資源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我們同時還看到,在5個基本經營環節中,研發、營銷和服務3個環節最易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因此,將其定位為核心能力完全可能。
還要考慮用戶的突出需求。工程機械產品單價高,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用戶的采購頻率不高,因此對采購的方便性要求不明顯。產品若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故障,將對施工質量、工程進度產生很大影響,因此用戶對產品的可靠性和服務的及時性要求特別突出。按照“值得做”的原則,三一最終把核心能力鎖定在研發和服務上,以確保用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突出需求。
核心能力確定后,三一重工從以下5個方面入手,進行了全力打造。
第一,統一認識核心能力建設是企業的一項戰略性工作,它需要調動企業各方面的資源,統一領導層的認識尤為重要。
考慮到這一點,三一重工每逢元旦、“五一”期間均會組織為期一周的高層戰略研討會,集中研究企業核心能力的建設問題,這已成為三一層次最高、投入最大的例行會議,每次都邀請3~5名戰略專家到場演講,然后再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討論。9年來,三一重工一直如此,使公司管理高層對核心能力建設的認識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第二,確定核心能力的文化地位,使之成為企業的普遍意識與意志,對企業核心能力的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文化習慣與經濟杠桿、規章制度一樣,是推動企業戰略工作的重要力量。三一在文化體系設計時,充分考慮到核心能力建設的廣泛性、艱巨性和持久性,毅然將“研發與服務”兩項核心能力演變成“一切源于創新,一切為了客戶”兩條經營理念,努力使之成為廣大員工的普遍意識。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工作推動自然會更加有效。
第三,優先投入在研發方面,三一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資源的優先投入。
其一:堅持“三五”原則建設公司的研發體系。“三”是指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率保持在行業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8年來,三一的這一比率一直保持在5.5%左右,遠高于行業1%~1.5%的平均水平;“五”是指研發體系的規模超前5年與銷售規模相對應。三一重工現有研發人員近800人,按照行業每億元產值擁有研發人員5名的平均水平算,足以支持三一重工150億元的銷售規模,而這一規模剛好是公司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
其二:保持領先地推動研發手段的變革。過去幾年,剛剛起步的三一盡管資金實力還相當有限,但我們還是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率先在業內建立起了包括ERP和PDM技術在內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率先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內全面推廣應用了CAD、CAM、CAE、CAPP以及三維設計等現代設計手段。
在服務方面,三一按照“三多一先”的原則進行了資源的優先投入。一是人員配置多,三一重工現有服務人員320名,占企業員工總數的近10%;二是服務項目多,三一重工售后服務的常規內容已擴展到15項之多,其中近一半開創了行業服務的先河;三是資金投入多,三一每年用于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約占銷售總額的3.5%,是行業平均水平的3倍;四是硬件領先,三一重工在業界規模不是最大,但投資2000多萬元建造的用戶培訓中心檔次最高,同時還致力于其運作的規范和高效。
第四,科學激勵三一充分利用經濟杠桿,推動企業的核心能力建設,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研發方面,三一提出要在行業研發隊伍中率先打造出一批百萬富翁,在研究院大力推行項目承包制度,把研發項目劃分成12個階段,分階段設立考核指標、驗收標準和激勵措施;同時配套設置多個檔次的技術創新獎、專利申報獎、項目推薦獎、人才引薦獎、三一功勛獎和項目領先獎。9年來,三一重工已有近十名工程技術人員因此而成為百萬富翁。
第五,借用外力。
考慮到企業核心能力建設的艱巨性,三一重工充分利用外力,積極廣泛地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首先是通過不斷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來充實研發力量,培養后備人才。其次是高度重視國際先進技術的引進,三一已在歐洲、美國和日本設置了事務所,專門從事技術引進、尋找與優秀企業的合資機會等工作,到目前為止,與世界500強美國迪爾公司的合作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與日本一家企業的合資項目也有望在今年確定。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三一研發核心能力的提升。
未來10年是中國產生1000億規模企業的10年,是產生世界一流企業與企業家的10年,抓住世界產業轉移的機遇,振興中國制造業是時代賦予我們新一代企業家的重任。作為民營企業,三一重工將一如既往“自強不息產業報國”,加速提升企業的核心能力,成就世界級工程機械品牌。
作者: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春明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