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發展計劃委員會獲悉,為繼續加強我省與香港的協調交通,廣東省將與香港方面加快推進粵港跨珠江口大橋建設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據了解,珠江三角洲現有的公路網重心比較偏重東岸,粵港5個口岸全部在東岸。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岸經濟發展不平衡,西岸地區相對東岸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粵港澳大橋的興建將拉近香港與珠三角西岸的距離,促進珠海、中山、順德等四岸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從而促進珠三角區域內的經濟合作與互補,并提升其區域的整體競爭力。
由于粵港澳大橋所經過的水域95%以上都在珠海水域內,大橋的建設應以珠海地區為主,港澳配合為輔,所以廣東省的規劃和政策是最重要。據悉,大橋估算投資約人民幣150億元,橋長約30公里,建設期約3年,收費每小車為150元,通車后約10年內可收回成本。項目建設由私人財團以項目融資及BOT方式興建最為合適,不需由國家做出投資。目前已有幾個大財團對大橋項目表示出強烈興趣。
此外,廣東省政協的兩名香港委員也分別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大橋可采用跨海大橋雙丫型,即深圳引橋和香港引橋都伸入海中再匯合向西伸廷,然后又以兩條引橋分別接連珠海和澳門。這條雙丫橋,可以公開招標,中標工程公司有價格低的優勢,可以利用成本低廉優勢奪標。省計委對兩名委員提出的建議表示認同。
廣東省計委表示,為推進跨珠江口交通工程的研究工作,去年原國家計委基礎產業司委托國家計委綜合運輸研究所開展“香港與珠江西岸交通聯系”的課題研究。該課題主要研究的是加強香港與珠江西岸交通聯系的必要性、可能性等問題,預計近期將完成初步成果。
由于跨珠江口大橋工程艱巨、技術復雜,廣東省計委表示需要在詳細研究生態、水文、航運、氣候、走向以及粵港車輛跨界通行制度等多方面問題的基礎上,才能全面綜合論證和決策。對于在珠江口建設跨江大橋,廣東省一直持積極、科學態度,并愿意與香港加強協調與溝通,與香港方面一道加快推進粵港跨珠江口大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背景資料:珠江口大橋
最早提出的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大橋方案是珠海至香港伶仃洋公路大橋,廣東省從“八五”初期開始該項目的前期研究工作。1997年,國家計委批準了大橋項目建議書,建設方案為:路線起自珠海市淇澳島大王角,經內伶仃島北側,再跨越伶仃東航道,止于香港屯門地區的爛角嘴。全長約27公里,其中橋梁約23公里,島上及陸上引道約4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爛角嘴的登陸點原已經香港政府同意,后因種種原因,項目暫緩建設。近些年,有關方面又提出多個跨珠江口的大橋方案,其中包括香港有關方面提出的粵港澳大橋方案。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