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22日在討論關于2004年扶持工業出口相關措施問題的政府會議上宣布,俄將從明年的預算中拿出5億美元為購買俄產品的外國商家提供擔保。這是俄扶持出口,進一步促進非原料部門發展和促使經濟多元化的又一次努力。與此同時,俄政府還計劃專門建立為購買俄產品的外國商家提供貸款或保險業務的進出口銀行、進出口保險公司以及其他市場機制。俄經濟發展和貿易部將負責上述各項措施的協調工作。該部部長格爾曼·格列夫透露,俄政府將重點扶持高技術設備和深加工產品的出口。
眾所周知,俄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原料出口,能源出口占俄整個出口額的80%,其中石油出口占外貿總收入的30%-40%。俄政府一直強調對國家經濟進行結構性改革和調整,力求使拉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和預算收入來源多元化。此前,俄政府曾通過降低增值稅、銷售稅等稅收杠桿鼓勵企業向高技術產業、加工業及服務業等行業投資。此次俄政府又進一步采取扶持出口的重要舉措,以促進經濟多元化。
1993年至2000年,俄非原料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所占份額不斷萎縮。這從俄與其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的雙邊貿易中可見一斑。1993年,高附加值產品貿易在俄對歐貿易總額中所占比例為25%,到2000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了20%。目前,在俄與其他國家的貿易總額中,技術類產品所占比重僅為5%。與此同時,國際市場對俄航空航天技術和產品、采礦設備、冶金設備、紡織設備、發動機、照明設備等產品和技術卻很感興趣,但最終成交的卻很少。專家認為,成交量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為俄產品質量低,而在于俄企業自有周轉資金短缺,營銷手段落后,不善于做買賣。而俄羅斯的許多競爭對手則通過向買家提供分期付款業務、靈活的供貨條件及大量配套服務等優惠,占據了市場優勢。如今,由政府出面對購買俄產品的外國商家提供資金擔保,無疑是給外商吃了一顆定心丸,有利于俄加工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俄政府早在7年前就進行過類似的嘗試。1996年,俄政府計劃從聯邦預算中拿出5000億盧布(約30盧布合1美元)為企業出口提供貸款,但由于資金吃緊,俄政府最終只拿出了1100億盧布。從2000年開始,俄政府則每年從聯邦預算中拿出6億美元為出口企業提供貸款。
此次是俄首次對購買本國產品的外國商家實行政府擔保。除了設立5億美元的政府擔保資金外,俄將繼續保留對俄出口企業提供貸款的做法。俄總理卡西亞諾夫在政府會議上強調,確保俄機械制造產品的出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俄經濟結構改革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盡管俄政府采取了上述措施,但指望其在明年就能扭轉經濟向原料出口傾斜的局面顯然是不現實的。按俄經濟發展和貿易部部長格列夫所言,哪怕工業產品出口在俄外貿中所占份額每年只出現小幅增長,也說明俄經濟已開始擺脫依賴世界原料市場的被動局面。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