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我們GDP還有5%-7%,但黃金十年不僅僅講我們有個好的投資和黃金期的增長,最重要的還是給我們改革贏得了時間。我剛才也講到,深層次的改革是必須的,改革到深水區,現在有很多進程非常難,到最關節點難進行的過程當中。這十年我們要抓住了,可能就真正進入了向發達國家邁進的行列。如果抓不住,我們也就是這十年的時間,可能一切都緩下來,到時候該投的投資都投完了,消費還沒有跟上,那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所以,這十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記者:您個人是偏向于哪方面?
胡一帆:我覺得要看后續一系列政策的推進。舉個簡單例子,十八大提出"收入倍增計劃",這個計劃從整體上大家都覺得非常好,但如果仔細推敲還是有很多細節需要關注。因為要提振消費在GDP當中的占比,首先要提高邊際消費傾向,這個我們以前就在做,要解決后顧之憂,但這個進程還是不夠快,力度還是不夠大,這也是十年當中的挑戰。最主要的是提升收入水平,就是收入倍增計劃。這實際需要很多細節,首先實際收入的增長要比名義收入增長來得有意義,因為收入倍增,我們2020年比2010年翻一倍,實際上在我們計算,從2012年到今后的2020年八年當中每年只要增加7.1%就可以了。如果考慮到通脹因素,實際上只有4%左右的增長,遠遠低于GDP,所以,到底這個收入倍增是不是個很完美的提法要大打折扣的。
第二,收入倍增要考慮對絕對收入增加,更應該考慮收入在GDP當中的占比,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當中的占比,在最近十年實際上每年以1%的減少,每年的收入減少實際就是GDP蛋糕越做越大,老百姓相對變得更沒有錢,更貧窮了,你怎么能夠指望他把消費提高呢?所以我覺得不僅應該提收入倍增,而應該提居民收入在GDP當中的占比,翻番當然不可能,比如增加30%。
收入倍增也是個系統工程,日本60年代的收入倍增實際是個相當成功的案例,當時涉及到一系列稅收改革和政府的投資、支出、教育體系,是個系統工程的改革,我們這個收入倍增可能新一代領導人上來會有更多的細節出來,但僅僅是現在只提出簡單的收入翻倍,離我們是不是真正改革能夠達到那個目標還是很遠。
關于你剛才說,是正面還是負面,我覺得要靜觀事態的發展,不像經濟還有規律可循,政策實際有很多主觀性,所以我們現在也是對新一屆政府很有期待,希望看到有更多的積極的調整結構的政策出來。
記者:有一些經濟學者提出所謂的收入倍增,但同時央行又在大肆發行貨幣,發行鈔票,你認為未來幾年國內通脹或者貨幣還會像前幾年這樣泛濫嗎?
胡一帆:我覺得今后三到五年會是全球的貨幣寬松,不僅是國內。全球貨幣寬松我有一個看法,全球都寬松了我們也得寬松,因為你不寬松了,人為地把人民幣匯率提高,把資本流入中國,保持和全球一樣的環境,同時又有我們自己的重點,簡單的收入倍增實際沒有那么大的實質意義,所以收入倍增的話,首先如果我們要提就要提實際收入是不是倍增;第二是不是收入在GDP當中的占比增加多少,要有一個目標;第三配套工程要解決,現在簡單地抽象地提政策目標還遠遠不夠,要有更多的措施讓大家感覺到老百姓真正可以從中得到利益,結構可以在這個狀況下進行改善的,是沒有水分的增長。
記者:您對明年的CPI預測是3.5%。我們也看到其他投行預測明年是高通脹,可能是4%以上,一方面是貨幣,另一方面是大宗商品,您的3.5%基于哪些因素?
胡一帆:我們覺得中國食物占比較主導的,對CPI的貢獻比較大,但是這兩年我們看到非食物部分對CPI的貢獻越來越大,明年我覺得CPI最主要的推動力量還是來自于非食物,當然不排除天氣的因素的食物的狀況。非食物當中可以看到,以前一直是低通脹的,電器、衣服、家用產品可能會出現提價上升的階段,能源我們確實也會覺得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上漲。同時全球實質性的需求還是比較疲軟,所以倒是并不會出現像2007年、2008年大宗商品暴漲的局面,并且現在在美國可替代能源的發展很快,不僅是頁巖油的利用使原油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我覺得大宗商品是個溫和的上漲。最后在中國,服務業通脹會上升,總體來說,我覺得并不會像大家想象得那樣,高到忽然上升到不可接受的水平,是個緩步上升的過程,3.5%左右。但同時我覺得也可能會在3.5%以上,3.5%-4%的區間還是有可能的。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