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5年,中國經濟保持7%的平均增速問題不大,中國城鎮化和工業化加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的驅動力……”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田應奎受廣發銀行邀請,昨來寧參加廣發銀行南京分行成立15周年高端客戶答謝會,就中國經濟前景等話題為現場200多位聽眾作了獨到分析。
美國人均擁有車輛已超1輛,中國每100人有私家車才7輛
“只要中國工業化、城鎮化不停止,中國經濟未來10年保持7%-8%的平均增速問題不大,世界經濟增長現在最高也就是3%―4%,美國也在3%-4%之間。之所以得出這樣的判斷有個依據――即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正在加速”,田應奎說,美國歐洲日本工業化、城鎮化已經完成,城鎮化、工業化是中國經濟追趕歐美國家的最大的驅動力量。以汽車為例,美國每100人擁有私家車早已超100輛,人均超1輛,而2011年中國每100人中擁有私家車只有7輛。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人多,工業化城鎮化正在加速,經濟增長的驅動力量強大。
田教授分析,1981年-2011年,這30年,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累計176萬億。未來30年-40年,中國保持200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沒問題。他舉例道,“去年中國僅房地產投資就達5萬億,以后房地產投資哪怕零增長,每年5萬億20年需要建多少房?城市房子蓋完,農村的房子還沒蓋完呢。2008年聯合國地震專家來中國考察后建議中國,為將來避免汶川地震的悲劇,建議中國強制實行城市和農村居民住房最低抗震標準要求,如果以最低標準抗8級為例,那所有的農村居民住房都要推倒重蓋。所以說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市場很大,需求非常大。”
“富人稅”占國內總稅不超8%,美國富人稅占總稅42%
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當下遇到的問題,田應奎教授也不諱言。他認為,現在資源越來越少,意味著成本越來越高,進口資源越來越多,輸入性通脹不可避免,這是最大的隱患,同時,缺乏技術進步。現在的經濟增長是資源堆積而成,不是技術驅動推動發展,還有些制度性因素,包括壟斷等。他強調,中國未來的改革方向是解決資源問題、技術約束問題和制度問題。
“財稅體制是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重要因素。”田教授說,中國是以流轉稅為主體的稅收體系,即經濟增長,稅收增長,經濟越增長,稅收越增長,國家拿的錢越多;而歐美是以收入稅為主體的稅收體系,收入增長,稅收才增長。所以中國經濟增長,老百姓常常感覺不能同步享受到經濟增長的待遇。”
田教授以一串數字舉例:2011年中國財政總收入10.3740萬億,其中稅收8萬多億,23%為增值稅,主體稅源來自于商品流轉額尤其增值額,個人收入所得稅6054億,占總稅5.8%,其中工薪稅占60%。至于“富人稅”,他說,沒有單獨口徑的統計,但按人民大學一位教授分析,“富人稅”占國內總稅肯定不超8%,而美國向10%的富人征的富人稅約為42%。他介紹說,美國向富人征稅最大的好處是鼓勵人們創業,辦企業賺的錢交公司所得稅,這一稅率很低,如果將公司賺的錢變為家庭消費,就征個人收入稅,這一稅率高。此舉意在鼓勵人們把錢放在實體經濟,而不是用于個人消費尤其是家庭繼承等。
因此從上述角度看,稅收制度尤其是稅收制度的基礎性設計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