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
《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國發〔2010〕27號)發布實施以來,我國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2012年上半年,前10家汽車企業銷售市場占有率達到88.04%,同比提高1.04個百分點。然而,在其他一些規模經濟特征顯著的行業,產業集中度仍然不高,企業規模小而散的現象還比較突出,尤其是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企業。2012年前三季度我國前10家粗鋼生產企業產量僅占全國總產量的46%,而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家一家大型鋼鐵企業的粗鋼產量就占本國總產量的20%以上,韓國則高達60%。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以汽車、鋼鐵、水泥、機械制造、電解鋁、稀土、電子信息、醫藥等行業為重點,推動優勢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并出臺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并將進一步加強對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和服務。預計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2013年我國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
(五)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仍將處于黃金期
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產業轉移指導目錄(2012年本)》,進一步明確了各區域產業轉移的重點和方向。近年來,我國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步伐明顯加快,轉移的產業主要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飲料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數據顯示,中西部省份利用內資規模不斷擴大,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迅速。2007年—2011年,四川省實際利用內資每年以超千億元的規模遞增,年均增長37%,2011年達到7083億元;陜西省2012年上半年達到1853億元。2012年1—5月,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增速為40%,比東部地區高出31個百分點。
2013年,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漸趨好轉,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在相關政策措施的推動下,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仍將處于黃金期。
(六)淘汰落后產能、抑制過剩產能任務依然艱巨
近年來,淘汰落后產能和抑制產能過剩一直是我國工業結構調整的重點。2011年以來,隨著加快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抑制重復建設、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節能減排等政策措施的實施,淘汰落后產能和抑制產能過剩工作在部分領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由于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一些行業落后產能比重仍然較大,加之落后產能退出的政策措施不完善,部分地區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存在認識偏差等問題,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艱巨。同時,受國際經濟形勢低迷、市場需求持續萎縮等因素影響,我國工業領域產能過剩更加嚴重。2012年上半年,我國鋼鐵產能過剩超過1.6億噸,水泥產能過剩超過3億噸,鋁冶煉行業產能利用率僅為65%左右。除了傳統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行業產能大量過剩外,多晶硅、風電設備、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出現產能過剩傾向。如果不及時加以有效引導和抑制,這些潛在的產能過剩可能形成現實的、較大規模的產能過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