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外媒體關于“機械行業不景氣,三一如何面對?”、“是否會裁員?”“在美國遇到小問題怎么解決?”等一系列問題,梁穩根信心滿滿。他坦陳,隨著高端制造業的發展,隨著中國企業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在國外受到的麻煩確實是越來越大。三一經營20多年,從去年開始,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美國卡特彼勒正式把三一列為了競爭對手。“面對這種巨大的挑戰,我們的舉措是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地提升國際競爭力,并且也希望能夠不斷地得到國人的支持。不過我也要告訴大家,隨著我們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隨著中國企業競爭力的不斷增強,中國企業取得全球競爭的成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他說。
機制創新:造就效益騰飛之翼
“我自豪地告訴大家,特高壓技術,我們不僅擁有完全的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這項技術在世界上是唯一的。”當十八大代表、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劉振亞談起我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時,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國的特高壓技術,在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的同時,也成功地搶占到了標準這一話語權:特高壓交流電壓成為國際標準電壓,還形成特高壓國際標準4項。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成立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就設在國家電網公司。
無獨有偶。天津天地偉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同樣實施以行業標準、專利為核心的創新戰略。目前已主持和參與起草的15項國家、行業標準,是全國安全防范報警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是我國安防企業中參與起草國家行業標準最多的單位。
如果說堅持技術層面自主創新,努力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屬于自己的品質特性,是創新戰略的核心的話,那么,實施包括標準化戰略在內的組合創新模式,最終實現機制創新,則是我國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的“終極武器”。
這樣的機制創新,也得到了更多代表的認同。十八大代表、紅豆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周海江在新聞中心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要注重打造擁有“自主創新技術”和“自有品牌”的“兩自企業”,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經濟由大到強的根本轉變,走出“被動做大”的誤區。
“在加快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要注意培育自主品牌。國家要把培育‘兩自企業’列入國家戰略,應該在觀念上大力倡導,在財稅出口等相關政策上給予扶持、鼓勵和保護,以讓更多的中國‘兩自企業’在全球崛起。”周海江表示,“品牌升級對中國制造來說,是一場艱巨的挑戰,任重而道遠。”
“研發投入的收益怎么樣,我們去年160億元的利稅,就是研發投入的收益。三一主要是靠研發投入來獲得這個收益的。”嘗到自主創新“甜頭”的梁穩根同樣認為,轉型升級,這是中國企業面臨的一場硬仗,加大轉型升級力度,主要措施是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
“國家創新體系包含了技術創新體系、知識創新體系、國防創新體系、區域創新體系和中介服務體系,其中核心是要建設好技術創新體系。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各個部門的協同創新,要加快培育一大批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具有知名品牌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奠定堅實的基礎。”周濟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