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49.8%,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自今年5月份以來首現回升。此前剛剛公布的9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數據顯示為47.9%,同樣較8月的47.6%略微回升。
盡管兩項數據仍低于50%的枯榮線,但在9月雙雙出現回升,顯示我國經濟運行逐漸筑底趨穩已較為明顯,為四季度經濟穩定增長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經濟筑底企穩跡象趨于明顯
針對9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調查情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認為,經濟筑底企穩跡象趨于明顯。整體來看,經濟增速下行態勢開始改變,預計未來經濟增長將穩中略升。
不過,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博)看來,9月PMI出現反彈,可能更多是季節性因素使然。
歷史數據顯示,受新訂單及生產量指數上行帶動,9月PMI往往回升。2005年-2011年間無一年例外,平均升幅達2個百分點。但在2009年和2011年PMI的回升幅度較小,均為0.3個百分點;即使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8年9月,PMI亦大幅回升2.8個百分點至51.2%。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對記者表示,9月PMI回升的確有季節性因素,但經濟企穩的跡象也比較明顯。多個積極因素正在逐步形成,為四季度穩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中國制造業的增長很可能正在筑底。
內外需好轉將提升企業利潤
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PMI11個分項指標來看,只有產成品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略有下降,其余指數均不同程度上升。
其中,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等主要先行指數回升明顯,均超過1個百分點,顯示出內外需情況均有明顯好轉。
尤其是出口企穩和去庫存化接近尾聲,進一步加強了經濟的增長動力。“新出口訂單指數大幅上漲2.2個百分點,預示著今后外需大幅下滑的低迷狀態將扭轉。”蔡進說。
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首席中國策略師高挺認為,歐洲情況不再繼續惡化,將會對中國出口形成支撐,而美國QE3的出臺進一步利好中國出口形勢。“只要全球經濟還是弱增長,而非繼續惡化,我們就不用擔心中國出口在現在的弱勢基礎上還會大幅下滑。”
而對于此前一直擔心的去庫存擠壓企業利潤問題,不少專家認為已接近尾聲。產成品庫存指數連續3個月低于50%,為企業生產、供給騰挪出空間。
在蘇格蘭皇家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路易高看來,一旦庫存被吸收,庫存動態將最終逆轉,從而帶動利潤增長轉佳。但總的來說,盈利增長不會出現大幅反彈。
四季度經濟有望呈現趨勢性回升
張立群指出,新訂單指數回升,反映國內投資、消費需求增長企穩;新出口訂單指數回升,預示出口開始恢復;產成品庫存指數繼續降低,原材料采購指數回升,表明企業去庫存活動基本結束;生產指數回升表明受訂單增加的影響,企業生產開始恢復。
“綜合來看,三季度是中國經濟筑底的底部,未來的增長還會在這個水平上逐步有所提高。”張立群認為,在這個背景下,全年的經濟增長率有望保持在7.5%—8%之間。
蔡進也強調,這一系列積極因素的形成,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的企穩回升。盡管未來經濟表現可能還有一些變數,但四季度經濟企穩回升是趨勢性的。
此外,由于去年四季度經濟數據基數較低,也對今年四季度經濟增長奠定了基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依然疲弱的經濟形勢下,不同規模的企業分化明顯,中小企業仍然面臨生存困境。數據顯示,大型企業PMI為50.2%,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重回臨界點以上;但中型、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8%和46.7%,不僅依然低于50%,還分別比上月下降0.1個和1個百分點。
在這一情況下,不少專家建議,相對貨幣政策,財政稅收政策可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只有幫助企業減負才能進一步激活企業的積極性。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