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從中國權威機構頻頻傳出的信息顯示,隨著中國宏觀
經濟環境出現階段性變化,中國一九九四年以來確立的新稅
制將面臨調整。
迫使稅務當局重新審視中國稅制的首要原因,是中國經
濟長期面臨的通貨膨脹形勢已經為通貨緊縮趨向的壓力所取
代。
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人士指出,一九九四年中國進行的
全面稅制改革,是按照組織財政收入、調控經濟活動這兩大
目標實施的。當時中國正面臨著嚴重的通貨膨脹,因此稅制
設計也貫徹了治理通脹的方針。比如,與大多數國家采用消
費型增值稅不同,中國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對投資的實
際稅負較重。此外,還開征了土地增值稅、固定資產投資方
向調節稅等,目的是通過稅收調節抑制投資過熱。但是,現
在中國出現了通貨緊縮趨勢,啟動投資成為當務之急,這就
要求稅制結構作相應的調整。
為此,有關當局已經決定,從今年開始停征固定資產投
資方向調節稅,對企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的
國產設備投資實行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抵免企業所得稅的政
策,并提高了出口退稅率。這一系列措施表明,中國稅收制
度為適應當前經濟形勢的需要,已開始進行結構性調整。另
外從改革的方向上,當局也在考慮將來把生產型增值稅改成
消費型增值稅,不過受到財政狀況的制約,其調整和改革需
要逐步探索。目前在對收入影響還不太大的行業,稅務部門
已經有所動作。
有關人士也表示,中國的中期目標是把稅收占GDP的比重
提高到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目前,由于這一比重還比較
低,中國總體上不能實行減稅政策,但可以在保證稅收穩定
增長的前提下,對稅收政策進行結構調整,即:該征的稅征
上來,該減的稅減下去。未征上來的稅有兩部分:一是現行
稅制未覆蓋到的部分,要通過調整稅收結構,拓寬稅基,例
如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的恢復征收;二是偷、逃、騙稅
部分,要加強征管,堵塞漏洞。
中國離WTO已經越來越近,“入世”的壓力也構成了進一
步改革、完善稅制的動力。中國需要適應WTO的規則和本國政
府對外承諾的要求,并按照這些規則和要求清理、修改有關
的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稅收規范性文件,對有空白的
地方,要加快進行新的立法,增加有關規定,使中國的稅收
制度更加完善。
國家稅務總局的官員認為,具體而言,加入WTO對中國稅
制的影響主要在三個方面:其一,中國已經承諾到二00 五年
將關稅水平由目前的百分之十七降至百分之十左右,在降低
關稅壁壘的同時,WTO還要求在國內稅制建設上更加充分地體
現國民待遇原則,方向之一就是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合并統
一;其二,WTO的原則對中國稅收政策的透明度和執法的規范
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三,加入WTO后,大量外資將在更廣泛
的領域進入中國,國內企業也將更多地走出國門,中國現有
的稅收管理將面臨巨大挑戰。
為此,權威人士強調,面對加入WTO的形勢,中國稅收政
策的調整將堅持三項原則:一是堅持改革開放,包括繼續吸
收外商來華投資;二是繼續履行對外商已經承諾的稅收優惠
政策,以恪守中國的信譽;三是“權衡利弊,因勢利導”,
政策調整要充分考慮外國投資者的利益。
國際經濟新的發展潮流和趨勢,也促使中國稅制進行調
整。其中最緊迫的兩個問題,就是跨國經營的擴張和電子商
務的興起。有關人士承認,中國現行稅制尚難適應這些新趨
勢的要求,必須加緊研究對策。
盡管國際、國內經濟環境都對稅制變革提出了要求,中
國也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全面的稅制改革顯然要慎重
行事。權威人士表示:政策調整要相機而動,但是一國的稅
制還是應該保持相對穩定。這意味著,今后中國的稅制改革
肯定不會像一九九四年那樣轟轟烈烈,而會是一個循序漸
進、不斷調整的過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