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裝載機行業牢牢控制了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并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
業內人士預計,2007年行業增速仍可能出現一定回落,但是回落幅度比較有限,2007年裝載機行業保持10%左右快速增長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2000年以后的裝載機市場高速增長帶來的一個負面結果就是行業平均利潤率持續下滑,這與波及全行業的價格戰有很大關系。目前,裝載機已經是典型的微利產品,企業一方面要釋放不斷增長的產能、提高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又要化解市場需求增長速度下降帶來的阻力,獲得確保企業發展后勁的利潤。銷量主要追求的是市場規模,把價格作為最主要的競爭手段。而效益營銷追求的是一種持續的發展,追求的是利潤。銷量和效益之間并不是一個對立的矛盾,任何一家企業要想長久發展,要想成為一家百年企業,在短期內要追求銷量,長期要追求效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結合。
目前,國內裝載機整機生產企業數量過多,除少數企業具備規模效益外,絕大多數企業年產量均在千臺以下,有些只有年產200~300臺的能力,行業競爭混亂。2007年裝載機龍頭企業將整機三包期紛紛延長至一年,相比“降價”和“降低銷售條件”來講,“服務升級”對企業的綜合競爭力要求更高,2007年裝載機行業通過這種市場手段可以最終建立良性競爭秩序。以資源重組為主要方向的企業整合不可避免。
初步估算,2007年國內裝載機總生產能力已超過20萬臺,市場需求約為12萬臺,預計約有近50%的能力閑置,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鑒于柳工、廈工、龍工、臨工、徐工等主流廠家目前產能都已超過2萬臺,這部分產能將在2007年集中爆發釋放,因此2007年主流產品市場平均價格走高可能性不大。為此,服務水平將成為決勝市場的關鍵因素。2007年裝載機三包期延長至一年,各大品牌相繼提高服務承諾引爆服務大戰,將會徹底改變行業從整機銷售中獲利的習慣性思維,如何通過高質量的服務樹立市場品牌形象并通過服務和配件獲取利潤,將成為大品牌淘汰小品牌的殺手锏。
雖說當前裝載機出口動作很大,2001~2006年出口量同比增長率依次為90.2%、16.0%、18.7%、56.4%、220%和74%。2007年預計出口同比增幅在60%左右。但出口規模都很小,只有少數企業有連續出口的記錄。而且國內裝載機出口產品規格也以中小噸位為主,不論是出口臺數還是出口金額與國內市場相比都顯得微弱。可以說,2007年國際化形勢將更加嚴峻,出口并不能徹底緩解裝載機行業產能急劇膨脹的現狀。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