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集團是首家生產了7款環保卡車的汽車廠商,這些卡車在行駛時不會排放有害的二氧化碳氣體。今天它們在斯德哥爾摩首次亮相。卡車裝備的柴油發動機都經過了改造,能夠使用 7 種不同類型的可再生液態和氣態燃料運行。沃爾沃集團的首席執行官雷夫•約翰森說:“沃爾沃對氣候變化問題責無旁貸。今天我們已經證明:實現運輸中二氧化碳零排放是可能的,作為汽車制造商,我們有能力并致力于氣候問題的解決。”
這 7 款沃爾沃FM卡車配備了集團工程師專門改造的自有9升發動機,證明了運輸中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是可能的。根據眾所周知的《Stern 報告》,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大約 14% 來自運輸部門,而道路運輸總共占到 10%。然而,這里卻沒有提供貨物運輸排放二氧化碳水平的資料信息。根據歐洲的情況和統計的計算顯示:客車占二氧化碳排放的 60%,貨運占據其余的 40%,表明貨運占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的大約 4-5%。
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沃爾沃集團首席執行官雷夫•約翰森說:“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重型卡車、柴油機和客車廠商,沃爾沃集團對氣候問題責無旁貸。環保問題是我們高度重視的問題之一。以我們的資源和知識,沃爾沃有能力并將致力于這個問題的解決。”
斯德哥爾摩展出的 7 款卡車可以使用各類數量相同的可再生燃料或混合燃料運行:生物柴油、沼氣混合生物燃料、乙醇、甲醇、二甲醚、合成柴油、氫氣混合沼氣。由于這些燃料都來自可再生的原料,燃燒時不會對生態系統產生二氧化碳,因此不會影響環境。
沃爾沃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及公共和環境事務的高級副總裁 Jan-Eric Sundgren 說:“柴油發動機是非常有效的能量轉換器,特別適合許多不同的可再生液態和氣態燃料。憑借在發動機技術方面的專門知識和巨大的產量,我們能夠為多種不同的可再生燃料生產發動機,同時也為客車、建筑設備和船舶等其它產品領域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創造了可能。”
沃爾沃準備好了
然而,不同可再生燃料的供應相當有限,大部分替代燃料還沒有實現大規模的生產或配送,無法用于二氧化碳零排放的運輸。
“我們通過這些卡車證明,沃爾沃已經準備好了。我們擁有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運輸所需的技術和資源,但是我們不能獨自為戰,”雷夫•約翰森說,“我們還需要大規模生產可再生燃料,而實現大規模生產需要大量的研發投資,同時還需要各國政府制定明確統一的指導方針。”
燃料的自我分析
沃爾沃對最適合二氧化碳零排放運輸的可再生燃料進行了自我分析。在這些分析中,沃爾沃考慮了一些重要的問題,例如對環境的影響、能源效率、為各種的燃料培育作物而使用土地的效率水平、能夠生產的不同燃料的數量、在純技術領域需要改造汽車的程度、燃料的成本和配送燃料的難易程度。
Jan-Eric Sundgren 說:“我們知道,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們沒有足夠的沼氣或可再生燃料能夠完全替代礦物燃料。這就是為什么在決定生產未來的燃料前必須進行全面的評估,否則就有我們過多關注不適合的代用燃料的風險,從而延誤實現運輸中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氣化帶來的希望
盡管目前缺乏生產可再生燃料和商品燃料的沼氣,但沃爾沃集團并不認為二氧化碳零排放的運輸是個空想。其中一個原因是通過氣化可以生產第二代可再生燃料,可以產生大量的燃料以供選擇。
雷夫•約翰森說:“氣化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行業,與今天的技術相比,它更可能成為重要的替代燃料。我們自己的歷史已經證明,許多我們曾經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幾年后都能夠實現。這一點也適用于能源效率和尾氣排放控制等重要的領域。我是個樂觀主義者,相信在二氧化碳零排放運輸領域也會存在類似的發展趨勢。”
7 款不同的車,7 種不同的燃料
在斯德哥爾摩展出的卡車使用下面 7 種可再生燃料和燃料組合來運行:
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是由植物油酯化產生的。菜籽油和葵花籽油是歐洲生物燃料最常用的原料。
沼氣
沼氣是一種氣態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氣可以從污水處理廠、垃圾場和其它存在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場所提取。
沼氣 + 生物燃料
沼氣 + 生物燃料在單獨的油箱和噴射系統中混合,一小部分 (10%) 的生物燃料或合成燃料用于壓縮點火。這種代用燃料中的沼氣處于冷卻和液態,從而擴大了使用范圍。
DME — 二甲醚
二甲醚是一種氣體,在低壓下以液態的形式處理。DME 是生物質能氣化產生的。
甲醇/乙醇
甲醇是通過生物質氣化產生的,乙醇是由富含糖和淀粉的作物發酵產生的。
合成柴油
合成柴油是生物質能氣化產生的碳氫化合物合成制造的混合物。合成柴油可以與傳統的柴油燃料混合使用,不存在問題。
氫氣 + 沼氣
這種汽車使用氫氣與沼氣的混合氣體,少量氫氣與壓縮沼氣(8% 的體積)混合。提高混合比例也是可以的。氫氣可以通過氣化生物質能或使用可再生電力電解水而產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