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輪胎產量呈高速增長已經是無可爭辯的事實,甚至有關專家預測,我國未來的輪胎年產總量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輪胎生產國。但業內專家表示,我國輪胎行業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尤其是在所有輪胎品種中,技術含量最高、利潤最大的特種車巨型子午胎在我國輪胎領域仍屬空白。面對全球市場范圍內對特種車巨型子午胎需求的高速增長,中國輪胎行業在技術和產業結構上的劣勢依然突出。
需求激增 國內企業難分羹
隨著近年來國際市場對煤炭、銅、鐵等礦產資源的需求迅速增長,采掘業對采掘機械及大型運輸車輛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礦用自卸車用大胎市場需求激增,造成了全球大規格工程輪胎的供不應求。中國橡膠協會輪胎分會有關專家告訴記者,全球輪胎市場的供需新變化令整個行業有些措手不及,2006年全球范圍內的特種車巨型子午胎短缺程度比2005年底估計的還要嚴重。特別是30.00R51、33.00R51、36.00R51、40.00R57等規格的巨型子午胎,更是嚴重短缺。即使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等輪胎巨頭開足馬力生產,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業內專家介紹,巨型子午胎生產工藝難度的問題,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由于巨型輪胎的制造技術復雜、生產速度極慢,有的輪胎一天只能生產一條,所以即使全球的巨型輪胎生產線全負荷運轉,短期內也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然而,在這種不平衡的供求關系下,我國的輪胎企業卻難以殺入該市場。記者從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了解到,目前只有米其林、固特異、普利司通、倍耐力這四家外資輪胎公司有能力生產巨型子午胎,這項技術在我國輪胎企業仍屬空白,國內的巨型子午胎目前只能依靠進口。
技術壁壘 國外巨頭不松口
由于巨型子午胎對于生產企業的技術和規模要求極高,使很多國內輪胎企業在生產研發時非常被動。而且,這種輪胎作為利潤最高的輪胎種類,國外巨頭對中國生產廠始終采取技術保密。而想要發展巨型子午胎技術,需要投入極大的人力、物力擴建生產規模,這些因素都使得國內輪胎企業很難突破技術壁壘。
由于胎源極度短缺,巨型子午胎價格漲幅很大。據記者了解,進口一條36.00R51輪胎的價格已從5.7萬元漲到10萬元左右。據統計,中國每年需進口巨型工程子午胎8000~10000條。更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巨型輪胎的另一個特點是壽命短、消耗大。國內輪胎市場巨型子午胎幾乎完全依賴進口,而國內輪胎企業受技術壁壘的局限一時很難扭轉劣勢。
加快發展 產業結構需調整
出現這種不利局面還和我國輪胎行業產業結構的深層次內因有關。據記者了解,近兩三年來,在全球市場巨型子午胎嚴重緊缺的情況下,我國斜交巨型輪胎卻發展火爆。斜交巨型輪胎的生產廠家從2003年的三四家發展到了現在的十幾家,產能也空前膨脹,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際工程巨胎嚴重短缺的矛盾。
然而,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的有關專家表示,雖然國內斜交巨型胎迅速膨脹,但子午巨胎暫時空白。專家指出,中國巨型斜交胎之所以能夠增長,是因為世界子午巨型胎的生產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才給了替代品進入市場的機會,一旦國外輪胎巨頭解決了生產規模的問題,中國巨型斜交胎將會很快失去市場。因此,中國企業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只有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大力發展巨型子午胎技術,才能為自己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先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