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挖掘市場就傳來喜人消息。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分會統計數據顯示,參加協會CEMA挖掘機銷售統計的國內主要20家挖掘機制造公司2007年1月份銷售實現開門紅、銷售總臺數達到2938臺,較2006年同期增長超過60%,其中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逾二成,而小型挖掘機的銷量則占據了相當份額。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小型挖掘機市場開始升溫,為業內人士普遍看好。目前,我國正處在道路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建設等各方面基礎建設的高峰期,而前些年大量投入使用的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正越來越多地進入維護保養期,同時城市建設也由“大拆大建”逐漸向“精雕細刻”轉變,所以小型化的土方工程施工會越來越多,小型挖掘機、挖掘裝載機等小型機械的用武之地也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社會發展趨勢正朝機械施工替代人工的方向發展的。
市場長期看好競爭日趨激烈
中國的小挖市場(指機重13t以下)是在中國挖掘機行業過去10年,關鍵配套液壓件等的先天性國產缺損,導致了在中大型挖掘機市場被韓、日、美、歐等外資企業瓜分了90%%以上的份額。經10年艱苦奮斗,國內企業奪回了近27%份額,特別是大型和小型液壓挖掘機上,近兩年已有較大起色。中國小型挖掘機市場上人們好像又看到了中國制造的“曙光”,正在奪回和擴大國產小挖市場。國內小挖制造企業正由少數幾家發展到五六十余家,不能不說這是行業的大發展,而且出現了許多年產銷量超千臺企業。如煙臺斗山、北京現代京城、廣西玉柴、山河智能和正在崛起的江西南特、桂林華力、湖南九五重工、南昌華工、大連黑貓、合肥振宇等有巨大活力的小型挖掘機企業,使近幾年中國小挖市場迎來了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特別近兩年更是跳躍式增長。專家預計,5年之后中國挖掘機的年均需求量將達到10萬臺。但是小型挖掘機產業仍然處于市場導入和發展初級階段,需求正在持續快速的增長。目前小型挖掘機僅占中國全部挖掘機銷售量比例的20%%,而5年后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40%,產銷量達到近4萬臺。這樣中國小型挖掘機產業將同其他消費品產業一樣,用10年的時間走完歐美等發達國家30年的市場之路。
目前,許多國外企業正在中國加大投資,如韓國斗山、現代在中國實現年銷2000臺小挖目標的基礎上加大技改與新產品研發,目標直指年產5000臺。日本石川島也在廈門建廠生產小挖圖謀10%的市場份額。全球銷量第一的日本久保田也希望能占領20%的份額,目前年銷200臺左右。美國特雷克斯兼并了合肥卓爾及北建,成立了三河工程機械公司。2006年目標產銷300臺,2007年目標為1200臺。JCB、CASE也都加大中國市場的開拓力度,而國內工程機械企業也想抓住目前的好時機進行調整,紛紛加強技術改造,調整小挖產能。如廣西玉柴工程機械公司投資2.1億元技改完成5000臺小挖生產能力,2005年產銷1946臺,出口648臺,已占據國內小挖第一把交椅。湖南山河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加大技改,調整出三條裝配線,年產能力也達3000臺,2005年產銷也已超千臺,而且大量批出口。廣西玉林開元機器第一期投入4000萬,2006年投入試制,2007年產銷目標500臺,最終目標4000臺。其他企業如廣西桂林華力重工、廣西柳工集團、江西南特集團、大連黑貓、湖南九五重工、江西南昌華工等都在緊跟市場調整結構,力爭在最短時間躍上新臺階,向行業前列挺進。
現在,國外幾乎所有的挖掘機制造商對小型挖掘機的生產都有涉獵,型號齊全、性能優越、多功能化是其最顯著的特點。世界上專業批量生產小型挖掘機的著名企業有20多家,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國、歐洲等發達地區。處于前列的有日本的小松、久保田、石川島、洋馬,美國的凱斯、山貓,德國的阿特拉斯、雪孚,韓國的現代、大宇等公司。隨著小型挖掘機市場的慢慢興起,國內生產小型挖掘機的企業逐年增多,產量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小型挖掘機市場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
翻身尚需時日問題亟待解決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涉足小型挖掘機生產的企業多達60余家,并且還不斷有新的企業介入這一領域。但是,國內眾多的小型挖掘機制造企業普遍存在機制、資金、人才、管理等綜合實力的不足,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和規模化發展。原因是小型液壓挖掘機的技術壁壘較高、設備投資較大、生產專業性強等特點,產業準入門檻比較高。達不到一定的經濟批量,就無法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持續發展的動力。例如國內某企業生產小型挖掘機已經有5年左右歷史,產能始終維持在數百臺的規模,經濟效益并不理想。
專家指出,雖然目前小型挖掘機零部件國產化率已達到70%,占采購成本比例50%。但小型挖掘機的液壓系統中泵、閥、馬達等關鍵技術、工藝和知識產權基本掌握在日本、德國等少數國家廠商手中,采購成本占據了整機成本的40%。與挖掘機相配套的小型發動機技術也掌握在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手中。目前,我國企業在挖掘機的關鍵部件上還必須依賴進口。
同時,專家也樂觀地認為,國內小挖整機研發設計水平5年內可以達到發達國家同類產品的水平。國內企業通過國際化采購提高整機性能和可靠性,通過自主研制開發的產品,降低制造成本。由于了解用戶的實際需求,因而更加適用于中國市場。而國際品牌產品必須進行本地化的技術改進,降低成本和售價,方能滿足中國用戶實際需求。
國內零部件企業在工作油缸、四輪一帶、回轉支承、駕駛室、座椅、電氣儀表等方面已經取得了技術的突破,基本可以替代進口,但是在工藝性和可靠性上需要重點加強。國內發動機企業在提高設計和制造水平,滿足環保要求后,已經可以配套小型挖掘機使用。總之,小挖的液壓系統元件的國產化在3~5年內可以實現,屆時中國小型挖掘機的零部件配套體系可以完善和成熟,為國產小挖的規模化發展打下最堅實的基礎。參照韓國挖掘機產業的發展軌跡,再用5年的時間國產小挖就能占據國內半壁江山,并能參與全球市場競爭這不是癡人說夢。
小挖如何崛起專家指點迷津
振興小挖行業,收復市場失地,無論是業內專家還是企業人士都充滿信心。專家指出,未來中國將會成為小型挖掘機最大消費國和生產國。目前,國內小型挖掘機市場還處于導入和培育階段,競爭主要來自于國產品牌與韓、日等國家品牌的競爭。低制造成本、良好的性價比、快捷的維修服務是國內企業在中國市場競爭優勢的主要體現。
專家認為,近幾年,挖掘機用戶群體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個體、民營經濟得到蓬勃發展,具有較強的購買力,使挖掘機的用戶群體從以前國有性質為主體的大型單位,向個體、民營業主轉移,誕生了新的用戶群,個體施工用戶逐年增多。與此同時,前幾年大量投入使用的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越來越多地進入維修保養期,城市建設也從“大拆大建”逐漸向“精雕細刻”轉變,小型化的土方工程施工越來越多,因此小型挖掘機的需求量增加較快。
現在挖掘機用戶的需求正在經歷著從“單純挖掘機需求”到“解決方案和服務需求”的轉變。挖掘機生產企業既要樹立為用戶服務的思想,更要具備相應的能力和條件,不斷學習國外的先進管理理念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和競爭能力,切實滿足挖掘機用戶的施工需求。挖掘機業務人員既要精通業務知識,又要成為挖掘機用戶的好參謀。挖掘機服務人員不僅要為用戶服好務,而且要協助客戶做好設備管理、現場調度、安全檢查等工作。挖掘機出現故障服務人員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修復從而實現挖掘機企業與用戶的雙贏。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