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漲價真實意圖----日本鋼企
www.wuhubb.com 2009-08-15 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導讀: 以寶鋼為首的中國鋼鐵企業同意了巴西淡水河谷鐵礦石71.5%的漲幅,新日鐵被認為是鐵礦石價格暴漲的幕后操縱者,日本鋼鐵聯盟北京代表處的首席代表伊藤仁強調“這是一個市場行為”,而鋼鐵研究總院的東濤 ...
以寶鋼為首的中國鋼鐵企業同意了巴西淡水河谷鐵礦石71.5%的漲幅,新日鐵被認為是鐵礦石價格暴漲的幕后操縱者,日本鋼鐵聯盟北京代表處的首席代表伊藤仁強調“這是一個市場行為”,而鋼鐵研究總院的東濤
主任則對記者感慨道:“歸根結底還是一句話:我們現在還無力抵制鐵礦石的漲價。”
2004年中國生鐵產量2.5億噸,共消耗了4.6億噸的鐵礦石,其中進口2.7億噸,國產2.5億噸,進口依賴度已經超過了50%。今年預計生鐵的產量能夠達到3.1億到3.2億噸,其中國產鐵礦石就算增產30%,進口鐵礦石也要再增加5000萬噸才能滿足生產。屆時,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將占到世界鐵礦石商品礦總量的1/5。
盡管中央政府一直在推行針對鋼鐵行業投資過熱的宏觀調控政策,但由于各地盲目發展重化工項目的沖動,僅今年已經建成的鋼鐵項目的產能就將高達4.1億噸。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若全部開足馬力生產,僅按鐵礦石與鋼坯2:1的比例推算,那么中國至少還需要再進口近2億噸的鐵礦石,要比2004年翻一番。伊藤仁說:“這樣的局面對買方很不利。”
日鋼聯盟的邏輯
據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認為日本鋼鐵企業“陰謀”操作鐵礦石價格,給中國鋼鐵業制造價格陷阱的占到了近7成。這樣的指責和情緒并非空穴來風,東濤說:“新日鐵與巴西的鐵礦實行聯營,在全球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中占有40%的股份。”韓國浦項鋼鐵的一位研究人員證實了這種說法,而吉林建龍鋼鐵公司的王主任對此感到不滿,“我們的成本壓力非常大,而新日鐵在巴西的鐵礦中有股份,漲價部分又作為利潤補充回來了。”
3月17日,日本鋼鐵聯盟北京代表處的首席代表伊藤仁先生接受了本報的專訪,這是鐵礦石事件以來日本鋼鐵業對此的首次回應。該聯盟相當于中國的鋼鐵工業協會,日本各大鋼鐵企業均為其會員,現任會長是新日鐵總裁。
對于日本企業操縱價格的說法,伊藤仁說:“我感到非常意外,也很遺憾,在這次談判之前,供方已經開初50%-90%的漲幅范圍,最終談到了71.5%,基本上是在這個范圍之內,日本企業把價格從90%談到了71.5%,這難道不是對中國鋼鐵工業做出了一份貢獻嗎?”
他強調,我們不可能為了阻止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而操縱什么。因為,第一,去年中國的鋼鐵進口總量中,日本占到了1/4,并且日本已經是連續第四年排在進口國第一的位置上了;第二,日本出口到中國的鋼材品種都是中國生產不了或者生產效率很低的薄板、涂層板等高附加值產品,是填補中國鋼鐵業的空白。顯然,伊藤仁先生的意思是說,中日鋼鐵是合作關系而不是競爭,“中國以往沒有簽長期的購買合同,大多數是零買,這樣不利于談價格。這也是加大鐵礦石漲幅的重要因素”。
這確實點到了中國鋼鐵業的痛處。直到去年三月,武鋼、唐鋼、馬鋼和沙鋼才成立了一個松散的組織,聯合采購與經營海外鐵礦石資源。目前,中國企業境外自有礦山的產量僅占進口礦石的21%。另外,中國企業并不能像日本企業那樣抱團兒,為搶占資源而哄抬礦價的情況不斷出現。東濤也承認這樣的現狀:“相當一批中小型企業故意抬高價格,這部分進口量已經占到了總進口量的1/5。”
日韓鋼企的默契
或許僅僅是一種巧合,當日本新日鐵宣布接受巴西淡水河谷的高達71.5%的漲幅,而中國寶鋼正在做最艱苦的談判努力時,韓國的浦項鋼鐵與中國臺灣的中鋼迅速跟進,在第一時間里接受了這一驚人的漲幅。新日鐵、浦項與中鋼這三家企業都是中國廣東、廣西計劃中的千萬噸鋼鐵基地的積極參與者,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這三個國家與地區又都對中國大陸快速增長的機電產品出口感到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鐵礦石漲價無疑會給廣東、廣西以及中國其他地區的規劃中的臨海鋼鐵工業基地以當頭一棒,因為這些基地在規劃中的定位就是大進大出,利用當初看來比國內價格還低的鐵礦石。現在看來,這樣的幻想已經不復存在,而日韓企業一方面有先進的技術,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約鐵礦石成本;一方面有礦上的股權或長期購買合同,可以有源源不斷的相對廉價的鐵礦石提供;另一方面又掌握國際市場的需求。
操縱鐵礦石漲價,進而控制中國未來的鋼鐵工業基地,日韓企業的意圖已經越來越明確。
這樣的推測并非臆斷,新日鐵已經確定與寶鋼投資廣東湛江的千萬噸基地,日本JFE也與廣鋼共同投資廣東南沙千萬噸基地,據日本鋼鐵聯盟北京代表處的伊藤仁證實,“南沙項目年底就會開工”;另外,韓國浦項鋼鐵也一直徘徊在兩廣之間。
鋼鐵研究總院的東濤主任說:“國內的合資企業中,原材料必須從國外買,這種趨勢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外資的話語權肯定會有所增加。”伊藤仁沒有直接承認這種趨勢:“我們現在最關注的就是即將出臺的中國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新政策中將會對投資準入標準、產業布局有所規劃和規定,然后我們才能有所投資。”而此前他曾委婉地表示,日本企業可以提供技術,但希望獲得控股地位。由控股到大規模遷徙,這樣的邏輯順理成章。
鐵礦石漲價的另一個潛在指向就是中國的機電產品,鐵礦石漲價導致鋼鐵漲價,鋼鐵漲價導致機電產品成本的上升和國際競爭力的下降。
中國的機電產品出口占外貿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且連年保持高速增長。2005年1月全國機電產品出口265.4億美元,同比增長40.0%,占全國外貿出口的52.3%。東濤說:“下游企業現在都對鋼材漲價抱怨連天,連海爾的采購部門都把電話打到了我們這里,問這么高的鋼價是不是該有人來管一管。其中受影響最大的依次是輕工(家電)、機械制造(汽車)和石油天然氣。”
格蘭仕副總俞堯昌告訴記者說:“金屬成本占空調總體成本的40%左右;占微波爐總體成本的60%左右。在原材料價格上漲之下,我們現在的思路是:通過品種調整,淘汰低端產品,價格上‘軟著陸’,國外漲價,國內跟著。”
中國鋼鐵的底線
盡管寶鋼的最高產品漲幅達到了450元/噸,盡管大批中下鋼鐵企業面臨原料中斷的危險,盡管下游產業不斷抗議鋼鐵企業借機漲價發財,但這還是整個中國鋼鐵工業乃至中國經濟所能夠承受的范圍,沒有超過最后的底線。
“今年漲7成還能勉強應付,估計明年還得漲,要是再來個70%,后果不堪設想”,東濤說。
71.5%是怎么算出來的,這個不得而知。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說,談判前日本新日鐵、韓國浦項和臺灣中鋼曾私下溝通,這個數字是針對中國鋼鐵業的發展規模反復權衡出來的結果,是探測中國鋼鐵業乃至中國經濟底線的一個數字。
伊藤仁說:“今年的漲幅是最高的,隨著礦石開發投資力度的加大,供應量的增加,明年的礦價增幅有可能會降低。”
東濤說,為了鐵礦石漲價的事情,院里已經開了幾次研討會,專家們都覺得有些微妙,中國的發改委、外經貿等相關部門對此次漲價沒有明確表態。據他分析,鐵礦石上漲還有三個有利因素。一、幫助中國淘汰小的、落后的鋼鐵企業;二、促進中國鋼鐵業集中度的提高與聯合體的建立;三、控制中國鋼鐵的生產總量。這三個有利因素,正是中國對鋼鐵行業宏觀調控政策所孜孜以求的目標所在。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民幣升值與否的因素在里面。日本一直主張人民幣升值,鐵礦石暴漲可能是對人民幣不升值的一種反擊手段。不升值對出口產品有利,但鐵礦石漲價最終將會把成本轉移到出口產品上,使其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
東濤說:“應該考慮人民幣升值,否則我們進口原材料就會很吃虧。”在鋼鐵研究總院的研討會上,專家們對于今后發展的對策總結為三點:第一,在鐵礦石高價位不可逆轉的情況下,行業應該統一行動,用一個聲音說話。第二,現在有進口權的企業都在海外搶礦,應該提高商業水平,不要破壞資源。第三,加大國內礦產資源的開發力度,要有計劃、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