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商務部網站發布了2005年世界汽車零部件100強企業排名的消息。其中,中國無一家零部件企業入選。
排名第一是德國博世公司,營業額263億歐元,接下來為日本電裝、美國德爾福和加拿大的麥格納。
前15強企業中,美國占6家,日本3家,法國3家,德國2家,加拿大1家,前15強企業均位于世界汽車制造強國中。
2006年中國汽車產量可望達到680萬至700萬輛,中國雖然已步入世界汽車制造大國行列,但是在世界汽車零部件百強排名中卻并沒有來自中國的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還并不是汽車制造強國。
不過,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正試圖改變自身實力弱的境況。尤其是今年以來,在美國汽車大本營底特律深陷絕境之時,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企業正試圖參與并購和通用及福特相關的零部件資產,中國的零部件企業正采取積極的姿態爭取參與國際分工。
主動出擊
本月最新消息顯示,中國最大的內燃機制造商濰柴動力(2338.HK)正計劃收購德爾福在北美的部分資產。
據悉,濰柴動力掌門人譚旭光對德爾福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的北美部分資產有興趣,這些資產可能是德爾福北美的非核心資產。但是濰柴動力沒有具體透露對哪些資產有興趣,德爾福公司剝離6塊非核心業務分別為:剎車和底盤、催化劑、駕駛員座艙和儀表板、車門模塊和車門鎖、轉向系統、輪軸軸承。
而此前已爆出,中國最大的民營零部件企業萬向集團正盯上德爾福的海外資產。而中國汽車業潛水大鱷魯冠球領銜的萬向集團還準備獅子大開口,萬向表示不管是德爾福、福特汽車、通用汽車還是克萊斯勒,只要是希望和萬向集團談判的公司,萬向都有興趣。
有消息顯示,萬向瞄準是德爾福和偉世通這兩家美國汽車零部件的旗艦企業,但已經展開談判是目前已經陷入困境的福特汽車旗下的Automotive Components Holdings,該集團由17家工廠以及福特汽車為救助Visteon而在去年收購的其他六家工廠組成。Visteon是從福特汽車分拆出來的一家零部件公司。
陷入困境的零部件巨擘給了來自中國零部件企業收購和參與國際化競爭機會,而不只是對德爾福及其在美國境內的38家子公司資產關注的萬向集團,國內三大汽車公司之一的東風股份公司傳言將聯手國內最大零部件制造商之一敏實集團,參與并購美國汽車零部件商德爾福公司北美破產資產。
在機會面前,面對同樣新興的印度公司以及四處擴張的日本企業,羽翼漸豐的中國零部件企業這一次采取的正是主動出擊的戰略。
改變計劃
就在中國零部件企業主動出擊的時候,零部件巨頭也紛紛增加了在中國的投入。全球第四大零部件企業麥格納(MAGNA)全球總裁麥克霍恩在北京車展期間表示,雖然麥格納在中國已經有了19家實體,但是還會在中國增加一些新的工廠,因為中國市場肯定是一個不斷前進不斷發展的市場。
2005年度國內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4447家,而2005年度零部件百強企業中,外商投資企業已經達到54家,中外合資、合作等外資成分的企業已占半壁江山。
但今年中國零部件企業的集體出海并購行為,表明中國零部件企業也正在復制上汽等整車企業的購買核心技術資產計劃,這一計劃將有機會直接縮短我國企業和汽車巨頭的技術差距。
而對于參與并購的中國企業來說,看重的不只是德爾福及偉世通的技術資產,德爾福和偉世通分別與通用汽車及福特汽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麥克霍恩說,德爾福、偉世通的問題是它們跟母公司GM和福特有戰略關系,它們有一些協議,比如給員工的工資比較高,這樣會使它們的生產成本增高,所以導致它們今天的問題所在。
德爾福及偉世通也正是通用和福特的零部件供應商,所以一旦并購成功,中國零部件企業也將直接進入世界主流零部件配套體系,有機會更廣泛地參與到國際分工。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