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固件技術領域的科研工作,這些年來不但沒有獲得相應的發展,反而被不斷“邊緣化”,整個行業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嚴重缺乏,相當多緊固件企業對產品除了拉伸試驗、硬度檢測之外,并無金相檢測、沖擊性能試驗等必備的手段,企業內檢測人員沒有得到國家或省級有關部門認可的“質量檢測員”上崗證,因而與材料、熱處理或機械加工相關聯的產品質量問題往往因無法及時厘清而產生經濟糾紛已成為當前常見的現象,不少企業往往由于鋼材市場上的材料“魚龍混雜”導致螺栓、螺母性能不達標事故頻出,但自身無法把關而束手無策,嚴重影響企業中品牌的樹立;一些產品“按斤論價”,在商品產值鏈中一般僅有0.5%-1.0%的利潤,緊固件產品的實際價值卻被嚴重扭曲,行業中又缺乏必要的行業規范,企業之間以“壓價”相互博殺的現象時常可見。
時下,與其說緊固件行業的發展面臨瓶頸期,不如說我們面臨的是促轉變、促發展的機會。在“十二五”期間,我們要努力推動緊固件行業這個原有屬于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使產品由價值鏈的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轉變,有效地推動緊固件產業由成本等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只有解決緊固件行業發展的“短板效應”,才能有機會提升整個行業的產業競爭力,獲得新的市場空間。如何破解緊固件行業面臨的挑戰和難題,的的確確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索。
工信部日前印發了《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計劃通過3年努力,使得我國重大裝備基礎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鼓勵企業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努力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企業集團。方案實施期為2010年-2012年。
機械基礎零部件主要指:軸承、齒輪、模具、液壓件、氣動元件、密封件、緊固件等,是裝備制造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著重大裝備和主機產品的性能、水平、質量和可靠性。
《方案》提出要通過3年努力,圍繞能源開發、交通運輸、新農村建設、新材料制備、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建設等領域所需裝備,突破一批關鍵零部件發展瓶頸。
一條條振奮人心的消息,讓我們信心倍增,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積極面對各種挑戰,共同推動中國緊固件行業持續向前發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