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今后還會增長,但是在減速,既是經濟的走勢也是鋼鐵的走勢。中國金融危機以后GDP年增長率下降,表面上看是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十年前日本鐵鋼聯盟給出一個數據
這是日本的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例在增長,日本的鋼也在增長,線性關系非常好,但是最高點是36.4,開始下降了,但是日本的鋼鐵慣性太大,剎不住車,是通過三次合理化裁減才把多余的產能減下去。所以現在日本是36.4%,韓國是38.5%,但是我們常年超過了40%。大家老說投資只要快,肯定有鋼鐵需求。
溫總理說的8是藍色的,各地說的是紅色的,這給了我們一個最大的題目,05年預測2010年需求多少,困惑我們是按中央的指標算還是地方的指標,因為地方的指標和中央的指標差了31.9%。
如果改革得快,中國鋼的需求結構不變,如果滯后,還要再存量發展。中國東邊是歐洲,西邊是非洲,今后向中西部轉移的力度和進度有多快,可能這與鋼材的需求有關。增長因素的第二個是推進成本化,但是我們與國外的咨詢機構在交流意見的時候,他們把中國的鋼需求估計過高,就是把城鎮化估計過高,城鎮化要鋼,但是要多少鋼呢?他們估計中國有三億農民進城,一算這個是天文數字,我說中國的城鎮化30年的數據表明,是進鎮的比進城的多。我上次到安陽,安陽有個搞鐵合金的鎮,鎮長帶我到村上看,村上都在蓋房子,房子用鋼比城里低多了,這是中國城鎮化的一個特點。對鋼的需求是拉動的,但是不是像國外預測的天文數字的拉動。
同時,城鎮化的第二個特點是發展城市區域經濟,這對鋼的需求拉動也是最大的。第一個是出口,想一下我們這三年,06、07、08凈出口鋼材折合粗鋼1.37億噸,靠出口把多余產能釋放的日子沒有了。第二個是資源對環境的制約因素,這次氣候危機以后會不會進入一個低速增長期呢?鋼鐵的重大技術都是這幾年實施的,所以氣侯危機以后很可能引發鋼鐵技術革命的高潮,所以今后進入“十二五”應該把科技的提升肯定要大于數量的擴張。總結一下就是我們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十二五”鋼鐵工業的主題。
第二點是我們面臨什么樣的政策環境。其中國務院發布了一個文件,其中是圍繞重大工程和戰略需求,今后要在這些方面下功夫。所以大家要注意,一定要從政策體會國家意志,政策實施到什么程度跟什么有關,除了關注鋼鐵政策,還要關注更多層次的大政策。
第三是如何對待低碳經濟,現在我們注意一下,在建設的時候不但要有平面布置,還要重視工廠豎向布置。
在鋼材產品的使用階段要減少二氧化碳的使用量,這是日本鋼鐵聯盟的數據。日本五個領域用鋼減排二氧化碳國內是851萬噸,出口減了600多噸,一千多噸的二氧化碳是通過生產高級鋼材,在用戶使用中減排,這是我們應該關注的,低碳經濟要研究低碳交通需要什么鋼。
還有西氣東輸,西氣東輸二線,是目前我國線路最長、管徑最大和鋼材等級最高的天然氣管道工程。所以今后我們去哪兒找市場呢?出口不好做了,我們的管線鋼跟著出去,緬甸有多少需求,好幾個大的工程是中國人在修。所以在金融危機期間,實際上是結婚和離婚的高發期,要注重跟出口大戶的戰略用戶聯手。
第五是客戶服務。大家知道,在1974年石油危機的前六年,今后26年增加一噸用鋼,結論是怨天尤人的鋼鐵廠現在都不存在了,存在的都是面臨形勢調整戰略的鋼鐵廠。現在2000年到2006年七年增加五億,這是中國人干的。在危機中有10%的企業在快速提升,這些主要是把重心落到客戶關系和解決方案上。1997年世界單產量占第四,2008年占第十八。
最后我們談談產業建設。對付同質化的策略也在于在各個環節中尋找差距,在與制造業協作的基礎上開發出構建低碳社會必不可缺的高性能鋼材,并將其向國內外供應,在這些鋼材被做為最終產品而使用的階段即可為CO2減排做出巨大貢獻。做為最終產品而供應的高性能鋼材中,定量把握的有5個品種(797萬t-steel)這些品種在使用階段的CO2減排效果,在2008年度的時間斷面上,已經達到1487萬t-CO2。汽車鋼板、取向電磁鋼板、船舶用厚板、鍋爐用鋼管、不銹鋼共計5個品種。日本國內從1990年度開始評價,出口部分從2003年度開始評價。5個品種的鋼材2008年度國內使用部分為456萬t、出口部分為341萬t、合計797萬t。
最后我用一句話結束今天的發言:中國鋼鐵,剩者為王,王者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產業鏈的構筑。謝謝大家!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